-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主人公五龙的形象看苏童《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摘要]大约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历史纵向的流程被碎片化、空间化,显现出“超越历史”“寓言化”的特征。苏童小说《米》是新历史主义小说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将从小说的主人公五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简单解读《米》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关键词]苏童;《米》;人物形象;新历史主义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50-02
《米》的创作完成于1991年,作为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鲜明的新历史主义风格。新历史主义是对传统历史观念的颠覆和解构,认为历史只不过是某种话语的呈现、文学的叙述,不存在所谓的“历史真实”。新历史主义小说抛弃了旧的“主流历史小说”常用的意识形态视角、政治化话语、简单二元对立的立场,试图用民间化、个人化的眼光审视和探寻历史,展现历史的细节和被忽视的角落,叙述可能与主流话语相悖的个人的经历;甚至虚构某种历史的背景,进行寓言式的陈述,表达某种隐喻的意味。
苏童在《急就的讲稿》中写道:“《米》。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1990年冬天写到1991年春天。朋友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远离作者本人的故事。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徙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飘泊是这个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这段自述精确地概括了《米》故事的内核。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讲述某个历史背景下一个人的经历,主人公的故事是超越了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作者通过对五龙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的是永恒的、根植于人性的问题。
一、漂泊:精神的孤儿
五龙是一个精神上的孤儿,乡村和城市都无法给他的心灵以归属感。他从乡村中来,却无法再重返乡村;他想要融入城市,却始终没有被城市真正接纳。看似获得了权势地位、财富和女人,却始终是一个漂泊的灵魂,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长久以来乡村和城市常常以二元对立的姿态出现,二选一似乎是必须的,而五龙的形象却揭示了两者之间还存在漫长的过渡部分。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迷失于路途上的人并不在少数。
五龙对于乡村的背离,是被动的、被迫的,一场席卷家乡枫杨树乡村的洪水,将他驱赶到陌生的、令他惊惶的城市。初入城市,他所遇见的那个冻死在码头的逃难者,似乎已经暗示了他的命运和结局。城市给他的当头棒喝,便是精神上的压迫和屈辱,他为了满足生存最基本的对食物的需求,叫了码头伙计阿保一声“爹”。此时他已经被迫放弃了乡村的精神之父,转而被城市的威权所压制,但城市又无法成为他的心灵依靠,他的精神从此开始无尽的流浪。不管他如何努力占领城市,夺得话语权,城市都无法容纳他,他也无法与城市和解。
已然在城市立足的五龙仍旧有着挥之不去的漂泊感,从乡村到城市的旅程在他脑海中反复重现。强行占有绮云是他对征服欲和性欲的满足,但“他觉得身下的米以及整个米店都在有节律地晃动,梦幻的火车汽笛在遥远的地方拉响,他仍然在火车上,他仍然在火车上缓缓地运行”。此后多次在获得某种证明之时,他总会感到自己仍在火车上颠簸,听到铁轨的碰撞声、汽笛的轰鸣。即使取得了成果而想要求得认同,对于城市,他永远都是一个游客,一直在路上而无法真正到达。
五龙在城市打拼,一步步向上爬,占据财富、地位和女人,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是割裂的。他的肉体驻扎在城市,灵魂却没有离开乡村。征服城市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终极追求是回到乡村,带着他征服城市的战利品――米,作为最初因为食物需求而被迫离开乡村的补偿。但最终的回归没能真正完成,他腐败的肉身被抛弃在半途中,财富地位散尽成空,终其一生对故乡的眷恋和执着,也未能随着米被带回乡村。
二、欲望:食、性、财与权力
在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中,欲望常常被描述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欲望也是五龙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他的行为受欲望的驱使,不同程度的欲望划分了他生命的不同阶段,最终也因欲望而坠入深渊、自我毁灭。
五龙走出乡村,带在身上的只有一把家乡的米;被大鸿米店收留,自此开始占领和报复城市的行动;染病生命奄奄之际,最后的愿望是拉一车皮的米回到故乡,一生都与米纠缠不休。“米”的象征意义有很多层次,在五龙的欲望一步步膨胀、升级的过程中,“米”始终与之相联系。
米从乡村的大地中生长出来,纯白而干净,未被城市污染,它是五龙与乡村维系的纽带,是关于家乡的原始记忆。在五龙最初进入城市时,它代表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