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特工和主人一起战斗
动物特工和主人一起战斗 在冷战年代的美国,驯兽师和动物行为学家曾训练乌鸦、猫乃至昆虫从事情报活动。由于彼时科技尚不发达,这些“动物特工”一度成为军方和中情局的秘密武器。
东欧某国首都,一只乌鸦落在公寓楼的窗台上,油黑的羽毛发出沙沙声。屋子里的人专注地翻阅着简报,对此浑然不觉。乌鸦离开后,窗台上留下了几块青灰色的“碎石”,看起来就像从屋顶掉下的杂物。然而,真相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碎石”并非建筑材料,而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技术实验室,其中心的空洞镶嵌着用于窃听的精密电子设备。将其运到窗台的乌鸦同样不是寻常之辈,而是经过训练的“动物特工”。
20世纪60年代,在远离冷战前沿的北美,“动物代替人类工作”更像是儿童节目中的情节乃至马戏团里的噱头。生活在阿肯色州温泉城的人,都有着陪孩子一起去市郊动物园游览的经历,但没有谁知道,这里同样是“动物特工”们受训的地点。
用动物搜集军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其效率和准确度被提升到全新水平,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让乌鸦放置和回收情报装置、用鸽子为可能的伏击预警,训练猫偷听会谈内容……在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场面背后,众多顶尖的驯兽师和动物行为学家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参与到将动物投入国防和情报活动的庞大计划中去。
用“刺激控制法”训练蜘蛛
“我们从未发现不能训练的动物。”,“动物特工”计划的亲历者之一鲍勃“鸟脑”的游戏,目标是“让小鸡和人类坐在一起玩井字游戏”。几年前,贝利给几名驯兽师讲授“刺激控制法”时,举了一个自己遇到过的例子――有一天,他在浴室里看见一只蜘蛛,于是找来一根激光笔,在用它照射蜘蛛的同时轻轻吹气。“蜘蛛不喜欢风,担心网被弄破,于是缩成一团并躲了起来。”
打开激光笔,吹气;打开激光笔,吹气。贝利不厌其烦地重复了多次。“到最后,只要我一开灯,即便不吹气,蜘蛛也会忙不迭地做出防御动作。”在教室里,他告诉驯兽师们,随着时间推移,蜘蛛将光照和吹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光靠前者便足以触发条件反射。
其实,早在上世纪初,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就发现,动物普遍懂得把特定行为模式与外界刺激联系在一起。二战期间,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美国国防部曾与斯金纳接洽,要他开发一种基于鸽子的导弹制导装置。尽管从未投入部署,该项目激发了他的学生凯勒玛丽安的创造力。1947年,两人双双前往明尼苏达州的动物行为公司就职,主要客户包括动物园和主题公园,还为电视广告培训了大量“动物演员”。
此后数年,这对夫妻在温泉城如愿开办起自己的动物园,在招待游客的同时继续进行有关条件反射机制的试验。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乐园和海洋世界倾听他们的建议,军方也邀请他们前往位于加州中国湖的海军航空兵武器基地,就海洋哺乳动物的训练发表看法。
中情局特招动物管理员
鲍勃期逐步参与到“动物特工”项目中去的。20世纪50年代毕业后,他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用,负责捕捉、拍摄野生动物。在莫哈维沙漠,他注意到“你只要碰上兔子,随后就能看到土狼”。年轻的贝利灵光一闪,想试试能否操控土狼的行为,于是把死兔子扔在土狼出没的路边。坚持了几个月,他发现,在85%的场合,土狼都会选择他指的路。接着,他把白布条绑在兔子附近,不久,白布条就足以让土狼改变路线。
某日,贝利看到一则广告,说海军为新上马的海豚项目招聘管理员,训练这些哺乳动物回收靶标和寻找潜艇。他申请了这份工作,由此结识了当时已是全美最杰出的动物行为学家布雷兰夫妇。了解训练计划后,贝利意识到,军方更重视对动物进行心理学层面的研究。
1965年,贝利进入布雷兰夫妇的“动物行为公司”。“我设计布景,制造道具,还要学习编写演出剧本。”他回忆到。彼时,动物行为公司有50余名雇员,对训练动物有一套成熟而系统的方法。“文件柜里塞满了训练方案。”贝利说。“你想要鹦鹉骑车吗?”训练师会向秘书索要训练方案。“他们还会补充提问:凤头鹦鹉还是金刚鹦鹉?二者大相径庭。”
贝利回忆说,自己加盟不久,这家企业便开始收到来自中情局和美国陆军的信函。“他们急着找我们解决问题,当时正处于冷战高峰期,什么法子都值得试试。”
“间谍乌鸦”披挂上阵
在间谍术语中,“乌鸦”通常指代专门引诱目标的男性特工。不过,真乌鸦同样能当间谍。“它单独行动,而且干得非常漂亮。”贝利解释道,乌鸦擅长模式识别,“假如有一张大桌和一张小桌,你可以教会它总去小桌子上降落。”它们还能携带很重的东西,“包括偷走文件夹,看乌鸦叼起重物,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些受过训练的鸟儿甚至能开启抽屉。
20世纪90年代曾任中情局技术服务署负责人的罗伯特。“动物能前往人类无法涉足的地方,不易引起对手注意。另一方面,动物尽管可以训练,但必须持之以恒。”相关解密文件披露,“苏联人也在评估和复制美国的相关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