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典诗文 塑健康人格.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古典诗文 塑健康人格

品古典诗文 塑健康人格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语文学科以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和丰富的审美感受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这一突出功能。 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更是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释:“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课标突出强调了在中学阶段建立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建立健康的人格呢?教科书的编排体例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极大的提示和帮助。经过摸索实践,我觉得古典诗文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最佳载体。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建立健康人格教育的渗透。 儒道兼修的人格追求 高中教科书涉及古诗文的七个单元,无处不闪耀人性的光辉:记叙文单元集中体现了人物的“智慧美”,议论散文单元集中体现“思想美”,人物传记单元集中体现“人格美”,其余篇目或抒情言志,也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人格心态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的人格价值取向从源头上就存在着二重性,形成“救世”和“自救”两大价值系统。“救世”就是儒家的努力自省修身,积极入世参与现实,儒家特别注重人格的自身完善以及与社会和他人的和谐共处,主张追求“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内圣――内在的主观伦理修养,外王――外在的客观社会政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救”就是道家的“无为”,主张放弃社会价值的建构,用“坐望”和“心斋”来完成自己精神心灵的安顿。中国古代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往往是儒道两家思想集中于一身,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心理的冲突,最终形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 儒家主张社会化人格。理想人格是“成仁”“大丈夫”,是人和高尚道德的圆融一体,“仁”是个体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人格美就是有“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君子的“舍生而取义”,它使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崇高的人格美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可贵的一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至今不知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种爱国精神在教科书古诗文中处处闪亮,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原,他看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掩面而泣,“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置国家存亡于不顾的谗佞之徒,他“苏世独立”绝不同流合污,承受着一切打击,保持着对祖国的无尚忠诚和热爱。他甚至于宁死也不愿离开祖国一步,与祖国同存亡。这种大义凛然的崇高品格、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让无数的后人俯仰悲叹,泪湿衣衫。 杜甫一生抑郁,但他始终都在忧国忧民,寻求报效祖国的机会。这种抑郁正是来源于报国无门,雄才大略无以施展的苦闷。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得他“登高”抒怀,吟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几千年,历朝历代这样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个体精神的永恒主题。 鉴赏这些诗文,学生们热血沸腾,“国家”、“民族”一个个曾经的符号化概念被真切地感受,被真正地理解。 道家却另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那就是陶醉于自然,过自由自在、心向往之、无所欲求的生活。他们把目光集中于个体内心体验的极致,执着于宇宙生命情调的发现,追求生活之艺术化。它是一种美妙惬意的生存状态,是理想的人生。陶渊明是这一人生理想的最优秀的实践者,他“误落尘网三十年”,一朝顿悟复返自然,“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作者惬意于其中的美好的乡间闲适景象。 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速度与竟争的激烈,使人更需要内心的自由和身心和谐,更需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信当学生们有一天面对现实的矛盾时,陶渊明的本然生活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生活启示。 更多的古人是儒和道兼而有之的,他们一方面抱有积极参与社会现实,拯救世界的雄心;一方面看到动荡破蔽的社会现实,又产生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心态。所以,就有了“仕”与“隐”两种冲突的选择,这种相互冲突的心态与选择就构成了他们的基本人格结构。首先,他们胸怀“救世”抱负,积极建功立业,在壮志未酬之后,又退守自身修复,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人这种人生的取向、生存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更有它积极的一面。让学生浸染这种人性修养有助于他们今后以更愉快的心态投入事业的奋斗,能更平和地承受人生的挫折。 中国人格美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