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别与络脉.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别与络脉

经别与络脉 吴俊梅 博士、教授 经别 经别的循行分布有何特点? 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从十二经分出称“离”, 进入胸腹腔(联络脏腑)称“入”, 从头项部出来称“出”, 出于头项部以后,合于阳经称“合” ,其中阳经经别合于原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经别的作用 沟通了表里两经 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足三阳与心相连) 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 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手太阴经别循行特点 离:肘关节以上 入:腋前(中府); (入走肺,散之大肠)。 出:缺盆和喉咙(扶突) 合:手阳明经脉。 手阳明经别 离(别):别于肩髃 入:入柱骨,下走大肠, 属于肺 出:缺盆 合:手阳明经脉 足阳明经别 离:髀 入:入腹里(属胃、散脾、通心、循咽) 出:口 (上頞出页,系目系) 合:足阳明经脉 足太阴经别 离(别):股前,与足阳明经别相合并行。 入:(入腹里,属胃、散脾、通心)上结于咽,贯舌本。 出:(出于口,上頞出页,系目系)。 合:(合于足阳明经脉)。 手少阴经别 离(别):腋下 入:渊腋两筋之间 出:面 合:手太阳(目内眦 ) 手太阳经别 离:别于肩解, 入:入腋,走心, 出:(未描绘) 合:系小肠(合于手太阳经脉)。 足太阳经别 离:从腘中, 入:一条下骶5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 出:从膂上入(出)于项, 合:复属于太阳(经脉)。 足少阴经别 离:从腘中 入:与足太阳经别相合并行,上至肾; (一条下骶5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 出:系舌本,复出于项;当第二腰椎出,属带脉。 合:合于足太阳经脉; 手厥阴经别 离:别于腋下三寸(天池) 入:入胸中,别属三焦 出:耳后 合:手少阳经脉(于完骨下方) 手少阳经别 离:别于巅 入:入缺盆,下走三焦, 散胸中 出:(未描绘) 合: 散于胸中(合心包经) 足少阳经别 离(别):绕髀,入毛际,合厥阴 入:入季胁,循胸里,属胆,散肝,贯心 出:出颐颔,散于面,系目系 合: 合少阳于外眦 足厥阴经别 离(别):别跗上,至毛际,与足少阳经别会合并行 (入:入季胁,循胸里,属胆,散肝,贯心 出:出颐颔,散于面,系目系 合:合少阳于外眦) 经别小结: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沟通了表里两经; 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足三阳与心相连) 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 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络 脉 一、络脉的概念 二、络脉的分类 三、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四、孙络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五、浮络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六、血络的特点及应用 一、络脉的概念 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阴络在里,阳络在表,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注:新世纪《经络腧穴学》教材P1页,认为络脉“浅而在表”。 《内经》中最早提出了络脉的概念。 《灵枢·经脉篇》说:“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内经》中还论述了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灵枢·小针解》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1.络脉与经脉的区别 2.络脉与经别的异同 相同:是经脉的分支;能加强表里经联系。 不同: 1.称谓不同:经别为“××经之正”,络脉为“××经之别”。 2.粗细不同:经别粗、络脉细 3.分出的部位不同,经别在肘膝以上分出,络脉在肘膝以下分出 4.分布不同:经别“离入出合”,络脉走向表里经或沿本经走行 5.作用不同:经别联系脏腑,络脉联系表里经。 7.经别主内,无所属的穴位,也无所主病症; 络脉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 二、络脉的分类 1.根据粗细、深浅分: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 2.根据阴阳、表里分: 阴络 阳络 1.根据粗细、深浅分: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及任督脉的分支,加脾之大络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血络:指细小的血管。) 2.根据阴阳、表里分: 《素问·经络论》:阴络与阳络 阳络远离经脉而布于体表,阴络靠近经脉而布于体内。 清代唐容川:“阴络者,谓躯壳之内,脏腑、油膜之脉络”;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之脉络”。 “阳络伤则血外溢”之络,指在上在表之络; “阴络伤则血内溢”之络,指在下在里之络。 2.根据阴阳、表里分: 脾之大络,起于里而布于表; 十二经脉之别络,则起于表而多联络于里。 张介宾:“合经络而言,则经在里为阴,络在外为阳。若单以络脉言,则又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