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融进了我的生命
2008年年是长影译制片厂成立60周年之际,而距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诞生也近60年了,为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电影文学》记者对新中国译制片之父袁乃晨进行了专访。
嘉宾简介
袁乃晨(1918~),河北省雄县道务村人,原名商润才,电影导演,新中国译制片之父。袁乃晨1938年投身革命,1946年从晋西北八路军120师调到东北电影公司(东北电影制片厂前身),参与东影的初创工作,曾负责东影演员科。1947年冬,他在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中扮演营长。1948年春编写剧本并导演了我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并成为我国第一部新闻片《民主东北》的第一个解说者。同年,他代表中国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与(前)苏联影片输出输入总公司驻中国的总代理聂斯库伯在哈尔滨的莫斯科电影院签订了翻版(前)苏联影片的合同,使华语片的翻版片(现改叫译制片)译制工作全部由东影完成。随后他组建译制机构,组织领导并亲任导演译制了我国第一部翻版片《普通一兵》,《普通一兵》的成功,奠定了翻版片这一片种的基础,从此中国开始大量地译制国外影片,因此他被誉为“新中国译制片之父”。1952年秋,他调入文化部电影局任翻译片组组长,主管全国翻译影片工作。1953年,他被邀任《英雄司机》副导演,从此开始了故事片的创作。1956年后,他拍摄了《马》、《悬崖》、《昆仑铁骑》、《两家人》、《战洪图》、《向阳院的故事》、《辕门斩子》、《蝶恋花》等多部影片。1983年他与任彦芳合作把孙梨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改编为电影剧本。
主要作品
《留下他打老蒋》 1948年 短故事片 演员
《普通一兵》 1949年 译制片 导演
《俄国问题》 1949年 译制片 导演
《英雄司机》 1954年 故事片 副导演
《马》 1956年 故事片 导演
《悬崖》 1958年 故事片 导演
《昆仑铁骑》 1960年 故事片 导演
《两家人》 1963年 故事片 编剧/导演
《战洪图》 1973年 故事片 编剧/导演
《向阳院的故事》 1974年 故事片 编剧/导演
《辕门斩子》 1976年 戏曲片 导演
《蝶恋花》 1978年 舞剧 导演
《风云初记》 1983年 电影剧本 编剧
访谈实录
前些日子,长影集团举行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长影50周年的活动,而长影译制片厂成立6G周年的纪念活动也拉开了序幕,在这些活动中,袁老的身影是最引人注目的。
初次见到袁老,老人那矫健的身躯、流畅的言语、严谨的思维、丰富的表情、认真的态度,特别是炯炯的双目给记者留下的不仅仅是深刻、难忘、敬意,还有感叹,袁老完全不像90岁高龄的老人。
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长影50周年活动的第二天上午,给袁老打电话预约采访的事项,袁老的家人说老人上午出去遛弯儿去了,后来在和袁老闲聊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几乎每天上午都会出去活动活动,其他的时间以读书为乐……
电影文学:袁老,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我国电影史上抒写了四个“第一”:第一部新闻片《民主东北》的解说者;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营长的扮演者;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的编导;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导演。对于这四个“第一”,您认为它们给予您最宝贵的是什么?
袁老聚精会神地听我问完问题,看着我,眨眨眼,说道,“四个第一”,过去的事了,但留给我的是享受终身呀!
袁乃晨:最宝贵的是实践出真知。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究竟怎么搞,自己定不了。比如《留下他打老蒋》,虽然这时我已经到了电影厂,抗日战争八年我是做话剧演员的,在拍摄时,比如说有个场景我有个很即兴的表演,把手臂扬了起来,摄影师就制止了我,说出画面了。我当时也没有感觉这是个近景,但近景就有近景的要求,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是不一样的。这在现在不是个问题,但在当时就会成为问题,至少在我身上发生了。你经过这个实践,就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吧。好多东西都是在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无论是科教片还是故事片。在《普通一兵》中,翻译交出翻译剧本后,剩下的就是导演的事情7。演员配音的语言、字数的多少和画面上表现的是不是在时间上相吻合,字多了,就得减;字少了,就得添,意思还不能变,然后根据原片演员的表演,我再给配音的演员排戏,排戏可以了,就开始录音了。
袁老在说到“把手臂扬了起来,摄影师就制止了我,说出画面了”时,仿佛又置身于当年的创作中,他有力地挥动着手臂,眼睛里闪烁着灵动。他解释说,之前做话剧演员,都是找一个空地,四周都是人,也没麦克,全凭演员的自然音和夸张的动作。
电影文学:有人说译制片就是把一种语言的影片,经过剧本翻译,配音,字幕、录音等加工手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