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田长诗《雪傲枫红》评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田长诗《雪傲枫红》评论    海田1982年入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系中国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樱桃花季》《你说你爱我像我爱你一样》《回归温柔》《海田诗辑》《嫁给绿色》《阳光之约》等作品专集。      生命如火   □李 瑛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诞辰100周年,是值得纪念的年份。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南昌打响中国革命震惊世界的第一枪,到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革命解放斗争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冲破了无数黑暗阴霾,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多少人英勇奋战,多少先烈流血牺牲,在中国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宏伟画卷。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每个历史阶段的斗争都与人民军队密不可分。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成长的历史,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坚强柱石、事业胜利的保证。重温历史,我们深为我们的英雄军队而倍感自豪。我们不应该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年代,以及那些曾经以火把般用生命点燃黎明的先烈。重温红色经典、再现历史画卷、讴歌革命英烈,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军80年来,我们的革命军事文学就是在这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的历史舞台上诞生的,它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描写战争,表现丰富多彩的军事生活,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理想主义为主旋律的光荣传统。人民军队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和强大精神力量,永远召唤着我们的笔能谱写出与之相称的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乐章。第二炮兵青年女诗人海田的长诗《雪傲枫红》,就是近年来我国军旅诗中以讴歌新四军领导人彭雪枫、讴歌新四军的成长史和中国革命史为内容的一首长诗。   前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杰出代表的8位抗日将领中,彭雪枫就是其中之一。彭雪枫1907年出生在河南镇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9月,抗战胜利前夕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以37岁的年龄壮烈殉国。海田这部长诗,就是以满含激情与饱蘸诗意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位14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我军杰出的青年指挥员、高级将领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忠贞不屈、英勇豪壮的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诗中对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所参与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场景、转战十几省交战无数次以及攻克的艰难险阻等皆尽展现,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史论真切,从作为指挥员的彭雪枫到连队战士以及普通百姓,都有细腻生动的刻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表现功力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准确把握,使人物在诗行中得以再生。在当今众多电影、电视剧、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书写“红色经典”的时代大潮中,以诗歌这一形式填补了艺术门类上的空白。应该说,这是我国当代军旅文学中的新收获。   一个完整的人/必定拥有清洁的灵魂/……/我思忖生命的属性/心灵的轨迹/在这枚红枫的对应下/灵魂的坐标/和奔跑的颜色   作者就是这样怀着对人生的领悟,追寻革命者从出生到献身的人生轨迹,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这一短暂而壮丽的生命历程。这绝不是简单地对时间的复述,而是用新的视角对历史人物进行发掘,重新讲述和评价他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这就使作品有了深刻的思想内蕴。作者深知,在这样一部作品中,人物是题材的第一要素,人物的性格命运、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作品情节的基础。因此,她始终注意在结构中把主人公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并特别着意追求诗性地描绘主人公的事迹,在事迹中表现人物性格,以使作品真切感人,从而获得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为达到这一目的,她怀着对先烈的无限敬仰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到当年的战场去寻访70年前那一段被湮没的历史,寻访一个不屈的民族、一支无畏的军队和一颗闪光的伟大的心脏。她采访了几十位今天已80多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真实地记录了当年彭雪枫的言行和动人事迹,并疏密有致地将其通过自己的感情和诗情再加工,概括、提炼、升华到这三千多行的诗作之中,可以说,它既是人物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作者心灵的二度创作,它以“灵魂的坐标”和“生命的属性”为全诗最高的精神指向,塑造出一位“把信念嵌进骨髓/又毫不足惜付出生命的人”:他在枪林弹雨中的无畏果敢,在雪山草地上的坚定执著,在错综多变中的大智大勇,在组织发动中的干练率先,在临危受命中的独立支撑,在宣传鼓动中的博学多才,在战友百姓之间的情深义重,在亲人面前的温柔多情……这众多方方面面的描绘,闪烁着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生命之光,共同组成了彭雪枫作为抗日将领和普通人的形象、性格、风貌,更在忠于史实的同时,凸现了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