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不可及范仲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浩然之气不可及范仲淹

浩然之气不可及——论范仲淹的诗歌创作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范仲淹留存至今的诗歌有三百余首,比较充分地展现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生活爱好、文学观念、审美情趣等多方面情况,是深入研究范仲淹的第一手材料。后人景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钦佩范仲淹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折服范仲淹出将入相的丰功伟绩,欣赏范仲淹“气象万千”的散文和歌词创作,相对忽略了范仲淹的诗歌创作。平心而论,范仲淹诗歌的创作成绩,在有宋一代并不突出,然而,数量众多的诗歌创作,却更能显现范仲淹丰富多彩的一生。范仲淹以功业、道德名世,但“诗言志”,因此,诗歌更能够恰如其分地从文学的角度表现范仲淹的精彩人生。对范仲淹诗歌创作进行全面的疏理研究,是范仲淹研究过程中亟待弥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一、粹然治世之音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敏锐眼光。晁公武称范仲淹“慨然有康济之志,作文章尤以传道为任”⑴。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   《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应该发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大社会作用。这是儒家经典的“诗教”观,强调诗歌创作的“教化”功能。中国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人物,往往是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范仲淹也是如此。所以,范仲淹的诗歌创作,深受儒家“诗教”理念的影响。范仲淹在读他人文集的时候,曾经有这样的评价:“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范仲淹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媚俗时世,应该坚守儒家之“道”,发挥“教化”作用。其《鸣琴》诗则用喻托方式,表达同样的创作理念:“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作诗或鸣琴,皆以儒家道统为依归。凡此种种,在文学理论上并没有创新之处,只是表明范仲淹非常认同儒家的“诗教”创作理念。这 样的创作理念,主导着范仲淹的诗歌创作。   范仲淹27岁进士及第进入官场,64岁去世,宦海生涯一共37年。从地方到中央、到边疆,范仲淹仕途经历丰富。他的诗歌创作遵循“教化”理念,更多的是与他仕途阅历结合在一起,渗透了“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和现实作为。范仲淹晚年作《岳阳楼记》,将自己一生的怀抱概括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为官为人胸襟在诗歌中频频得以表现。《访陕郊魏疏处士》诗中,范仲淹一方面推崇对方“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的超然脱俗,另一方面自述说:“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宠辱流”是以谦逊的语气表明自己坚定的入世态度,“无愠喜”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平所为,或进或退,皆以“道”为依归。在这些诗歌中,范仲淹阐明做官的信念,意志十分坚定,处处显现其博大的胸怀和奉献精神。   范仲淹为官的坚定信念,落实为在不同职位上都能够敢作敢为、忠于职守。在朝廷任职时,范仲淹直言敢谏,表现出铮铮风骨。尤其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出任右司谏时,身为谏官,更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范仲淹也很快遭受贬谪。宋仁宗景三年(1036),范仲淹因上《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用人唯私,贬官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到任后,作《酬叶道卿学士见寄》,诗云:   世传学中禄,小子乃逢辰。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岂量尧舜心,如日照孤臣。薄责落善地,雅尚过朝伦。仅同龟在泥,敢冀蠖求伸?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纶。为郡良优优,乏材止循循。恬愉弗扰外,何以慰远民?拙可存吾朴,静可逸吾神。渐得疏懒味,下车将四旬。嘉兴风雅来,观对如天宾。感兹韶夏音,佐我台上春。   在此之前,范仲淹因直言上谏曾有过两度贬官的经历。一次是天圣七年(1029)上疏言仁宗不应当率百官为皇太后上寿,出通判河中府;一次是明道二年(1033)谏废皇后郭氏,出知睦州。连同这一次,所以,范仲淹自称“三黜人”。虽然,面对“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的清幽景致,范仲淹在诗歌中自称“渐得疏懒味”,有借物消遣、自得其乐的意向。但是,诗歌中更为突出的是表明自己作为谏官,尽忠职守,“鸿毛忽其身”的果敢献身精神;以及不辜负朝廷,“甘为三黜人”的无悔无怨。这与他《岳阳楼记》中申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进退皆忧的政治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坚定的政治理念,刚毅的个性特征,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其诗歌创作中汇聚成一贯浩然之气。   在治世志向的作用下,范仲淹的游仙诗写法也与他人迥异。《上汉谣》说: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自从混沌死,淳风日衰靡。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是非既循环,兴亡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