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粘土矿物指标-第四纪研究
第 37卷 第 5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7, No.5
2017年 9月 QUATERNARY SCIENCES September,2017
- -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17.05.01 文章编号 2017)0592113
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粘土矿物指标
刘志飞 赵玉龙 王轶婕 陈 全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记录着东亚季风的演化历史。本文在过去十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
综述粘土矿物是记录南海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的良好指标。大量表层样品和多个沉积岩芯的研究显示,南海第四
纪以来的蒙脱石主要是形成于周边岛屿火山岩的快速化学风化作用,记录了同时期的东亚夏季风气候条件;伊利
石和绿泥石形成于周边大陆和岛屿的机械侵蚀作用,与强烈降雨引发的侵蚀能力或东亚冬季风相对寒冷的气候
条件有关;而高岭石形成于周边陆地表面的强烈化学风化作用,指示地质历史时期累积的或第四纪同时期的温暖
潮湿气候条件,但由于强烈的差异沉降作用,高岭石在南海主要沉积在近海陆架区域,在深海记录中多指示海平
+
面变化的古环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蒙脱石/(伊利石 绿泥石)比值是南海第四纪东亚夏季风演化的良好指标,
比值高代表夏季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增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比值低指示冬季风相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减弱的化
学风化作用,或是强烈降雨气候条件下增强的机械侵蚀作用。南海东亚夏季风演化的强弱与北半球夏季 日射量
基本呈线性关系,表明东亚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第四纪以来的长期演化显示南海在 1200~400ka期间盛行
-
夏季风,可能是受到赤道太平洋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
+
主题词 东亚夏季风 替代指标 粘土矿物 蒙脱石/(伊利石 绿泥石) 化学风化作用 第四纪 南海
+
中图分类号 P7227,P619231,P7364,P53463 文献标识码 A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生产力、表层海水氧同位素以及表层海水温度的时
分,控制着亚洲东部季节性变化的风力、降雨量、 间变化序列,来建立与东亚季风演化的联系[3,10~13]。
[1]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东亚边缘海的海陆相互作用
径流量和陆地植被等气候和环境特征 。冬季风
以大陆变冷、亚洲北部发育高压和东北风穿过南海 强烈,记录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的陆地和海洋两个方
为特征,而夏季风表现为大陆加热、西藏上空发育 面的多种信息相互叠加和混合,从而在海洋沉积记
低压、南海上空形成西南风以及华南降雨量普遍增 录中难以分离出多种陆地和海洋信息的混合作用。
高[2,3]。由于季风系统的气象学信息(如风力、温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盛行东亚
度、降雨量)无法直接保存在地质记录中,因而对于 季风气候,发育丰富的表层和深水洋流系统,拥有
恢复过去季风气候演化的研究都是通过替代指标的 保存完好的半深海沉积物质,使得南海成为开展东
分析,来揭示季风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物理、 亚季风演化和沉积物从源到汇研究最合适的边缘海
[3,4] [13,14]
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响应 。对于东亚季风替代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