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的
农业概论
绪论
1、识记:农业;农业生产。
2、领会: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3、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4、理解: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生态环境作用以及社会文化作用。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 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撂荒制、连作与轮休)。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识记: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生态环境。
2、领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4、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
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光、温、水、气、土等。
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 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 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将出现变动;
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增加、气温升高,由此带来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和强度增强、热带气旋风速增强、降水量增多等。
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
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气温升高可扩大作物种植范围、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极端温度频率增加(灾害)对作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降水量增加适当时对作物有利(多数地区缺水),过多对作物不利。
海平面上升使低洼耕地和沿海地区的土壤含盐量增加,耕地减少。
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为保证种植业生产,必须加大投资:水利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间接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