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香溪河流域超微型浮游植物年际变化规律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春季香溪河流域超微型浮游植物年际变化规律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季香溪河流域超微型浮游植物年际变化规律研究开题报告模板

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黄慧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所在班级 1201班 指导教师 侯建军 学生学号 2012114010124 专业方向 生物科学 开题时间 2016.3.15 导师职称 教授 论文题目 春季香溪河流域超微型浮游植物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文献综述: 本实验对香溪河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的超微型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并同步获得其现场环境理化数据,对现场样品的光合色素进行HPLC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从而获得香溪河超微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多样性组成,进而通过化学分类软件CHEMTAX获得研究目标区域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信息和群落结构特征。将2013年2月和2014年2月作为研究代表数据,从而可以得出2013年和2014年春季超微型浮游植物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香溪河超微型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空间差异明显;在监测区域内共检测出七个门类常见超微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隐藻、绿藻、蓝藻、硅藻、裸藻、金藻、甲藻,2013年和2014年春季的优势群落均为隐藻;其中绿藻和裸藻随时间差异性显著,群落结构随空间差异不显著;环境因子中N-NH4+、水温、透明度、总磷、溶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为超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1] 杨正键,德富纪,刘道斌等.三峡水库172.5蓄水过程对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2010,40(4):358-369. [2] 苏研妹,纪道斌刘,德富.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动态特征研究[J].科技导报,2008,26(17):62-69. [3] 宁修仁. 海洋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J]. 东海海洋, 1997, 15(3): 60-64. [4] 王建, 林婉莲. 武汉东湖超微藻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 湖泊科学, 1998, 10(4) :71-76. [5] 李锦, 廖文.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主要诱发因子分析[J]. 科技导报, 2003, 2: 49-52. [6] 陈纪新. 中国亚热带海域超微型浮游生物多样行研究[D]. 厦门: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2006. [7] Craig S. R. Distribution of algal picoplankton in some European freshwaters. In: Abstr. 2nd Int. Phycol. Congr., Copenhagen Aug. 1985, 31-31. [8] Stockner J. G., Antia N. J. Algal picoplankton from marine and freshwater: a multidisciplinary 开题报告(正文): 1 选题背景 1.1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现状 中国长江三峡水库是最大的河道型水库,也是中国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控制了从重庆到宜昌段的长江水域,其间长约660km,水域覆盖面积为1040km[1],是典型的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建坝后的长江三峡,按计划正常蓄水175m水位时,水域面积为1084,总库容为393亿,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在三峡水库内,除长江外,还有神农溪、嘉陵江、乌江、大宁河、蓬溪河、梅溪河、香溪河、竺溪河等次级河流400多条,水库现共达5711㎞[2]2003年水库储水以来,库区水流减缓,水位上升,水体扩散能力减弱,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分支河流的垃圾废品停留时间加长,温差变小以及水体透明度增加[3],水域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生生物物种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因受水库回水,水域和少些分支河流污染加重的影响,原陆面的库区大部分都转化为水面了,水库在兴建和竣工时,因为水动力学条件的一些变化,为藻类等水生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水生浮游植物的数量与种类一般要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出现快速增殖并导致“水华”暴发[4,5]。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水体环境因子息息相关,浮游植物个体微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力强[6],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受环境理化因子影响不同。 1.2 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淡水中的作用 以浮游植物来说,粒径大小不同,生态学意义也有所不同。按照浮游植物的粒径谱的划分[7]: 微微型浮游植物粒径在0.2-2μm之间;微型浮游植物粒径在2-20μm之间;超微型浮游植物在0-5μm之间,其中超微型浮游植物包括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粒径为2-5μm的微型浮游植物。在不同营养盐水平的水域中粒径在0-5μm的浮游植物都普遍存在[8]。在水生态系统中,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水域中分布广泛,数量居多,被认为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虽然其个体小,但数量居多、繁殖速度快、周转速率快,能够一直保持高效的生产力,因此为生物地球化学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