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的武臣知州(军)的选任与管理
[摘要]宋代各个时期都存在着武臣知州,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包括与周边王朝政权接壤的外边,以及与羁縻溪洞毗邻的内边。武臣知州由枢密院选任和管理。沿边武臣知州一般兼掌民政与兵政,并由文臣通判分担部分民政事务,起到制衡武臣专权的作用。武臣知州的存在是对以文制武“祖宗之法”的补充,是经国御敌的权变之策。
[关键词]宋代 武臣 知州 知军
[中图分类号]K24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5)05-0120-09
宋太祖以武将黄袍加身,于武臣对中央皇权的威胁,有切肤的深刻体会。故在建国后便汲取唐五代以来武臣擅权的教训,对武臣极力防范,在制度设计上“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在削夺中央武将及地方节度使兵权之后,更是陆续用文臣出任知州,执掌地方政事。对此,宋太祖的认识是:“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因太祖之立制,重文抑武逐渐成为渗透着赵宋立国精神的祖宗之法。然而,宋朝削夺武臣的权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且武臣知州亦一直存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与以文制武的治国精神略有背离。
知州,又称知军州事。武臣知州,即以武臣任知州或知军。本文所云武臣包括武选官与武将。北宋初年,因政权刚立,安抚武臣以及稳定政权的综合需要,使得武臣作为州军长官者仍占大多数。随着中央政权的稳定,宋朝君主开始有意识地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了较为稳妥的渐进式策略。除太祖遣文臣出守大蕃外,“太宗以五代战争以来,自节镇至刺史皆用武臣,多不晓政事,人受其弊,帝欲兼用文士,渐复旧制”,太宗的策略是先把欲重用的文臣擢为内诸司使、副等“内职”,然后再以天子使臣的名义派驻地方,从而逐渐削夺地方实权。真宗以后,继续任命文臣知州,取代地方刺史成为地方的实际长官。有学者认为“以文臣出任知州取代武臣知州,则是真宗朝乃至仁宗朝才成为主流的”。
文臣知州的大量存在,虽有助于中央集权,却也带来新的问题。在与周边政权的对立中,文臣往往不堪应对严峻的边疆形势,所以朝廷又不得不选用得力的武臣干将来经营。如天圣七年(1029年)五月,有朝臣言“近边内地州郡,多是儒臣知州,边事武略,安肯留意”。认为文臣知州不利于守边,建议朝廷选武臣任一些沿边冲要处知州。这个建议受到朝廷的重视和采纳。
综观两宋之事实,武臣知州一直在边郡存在着,并未因宋代钳制武臣的家法而完全废罢。早在景德年间,李允则建言选武臣知祁州,以代大理寺丞高尹。而真宗肯定了文臣高尹的治边能力,并说“边郡须任武臣,非通论也”,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是文臣也可以任边郡知州,但从真宗特别提出这点来看,反证了当时大部分情况下,边郡是要任武臣的。至南宋时,武臣知州又增多起来。嘉定五年(1212年)时有臣僚言,“今武臣为郡,视为常典。”
基于以上史实可见,宋代的武臣知州不能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却尚未有充分的讨论。故本文试图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对宋代武臣知州的问题进行考察。
一、武臣知州的地域范围及其变迁
北宋时期武臣知州的具体地域未见有较为完整的记载,但参据各种史料,仍可见存在着不少的武臣知州,并藉此窥知其设置的地域范围。范仲淹在《陈乞邓州状》中云“?州元系武臣知州”,包拯在《请选用提转长吏官》中说“又闻韩松知鼎州,缘本州控接蛮界,居尝屯治军马,旧系武臣知州,后乞选差文资”。可知?州和鼎州曾为武臣知州。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天圣年间“河北知州军多武臣”。康定元年(1040年)十一月,益州路钤辖司上言请求在龙州“选武臣知州”。依智高叛乱期间,枢密副使王尧臣建议广西以宜州、容州、邕州为中心分为三路,选任武臣为三路安抚都监兼知州事。这个建议得到了狄青的赞同而得以在一段时期内施行。不仅广西,广西周边的利州、雅州、黎州等也都因平依智高的需要设置了武臣知州。皇?v五年(1053年)八月,诏“自今后宜择武臣诸司副使以上知黎州”。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二十七日,据范镇、王光祖等奏言可知雄州、恩州、冀州等为武臣知州。嘉?v五年(1060年)十一月诏广南西路:“钦州、廉州、融州,自今令本路安抚、经略、转运司举内殿崇班以上为知州。”十二月丙戌诏:“新复丰州,其择武臣为知州”。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诏“泸州自今差武臣”。元?v三年(1088年)六月丁酉诏“邢、赵州知州,今后互差武臣”。十一月诏“辰州知州自今互差文武臣”。侬智高变乱平定以后,广西地区的武臣知州有所调整。据元?v八年二月广南西路钤辖司的上奏,可知其时有邕、钦、廉、宜、融、宾、横等州是武臣知州。绍圣四年(1097年)正月七日,诏丹州知州今后令枢密院选差武臣。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二十五日,诏邢、赵、辰州守臣,自今依熙宁差武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