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及家庭用药安全-期末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及家庭用药安全-期末报告

幼兒及家庭用藥安全-期末報告 報告主題 蕁麻疹之中醫治療 指導老師 陳韻如 班級 幼保三乙 姓名: 李宜瑄 4A0I0021 黃莉婷 4A0I0032 摘要 蕁麻疹也算是皮膚病的一種,肺主皮毛,故中醫把皮膚歸在肺的臟象系統裡是被允許的。 雖然蕁麻疹的真正發病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們可應用中醫理論,針對一些久治不癒或反覆發作的情況,依照患者本身之寒、熱、虛、瘀辨證論治,藉疏通氣血、滋養臟腑、提正氣徹底改善體質,期望能解決病人搔癢之苦。 前言 蕁麻疹故又俗稱風疹,這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稱謂。 漢代又叫隱疹,應是取其消失後不留痕跡的特性。 到了清代有一個特別的名字稱作「鬼飯疙瘩」;在中醫學理論述上有所謂「無風不作癢」,蕁麻疹具備癢的特性由此可見一般;又根據《婦人良方?卷三賊風偏枯方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就中醫的整體觀而言,已非單純只針對表象袪風即可,必須依個人體質診斷 與治療,將可有效降低發病率甚至痊癒。 中醫文獻理論 蕁麻疹在歷代古中醫文獻中,就相關記載;明代【瘍科準繩?卷五】云:“癮疹…忽然起如蚊蟲咬,煩癢極者,重抓疹起,搔之隨手起…夫風隱疹著,由邪氣客於皮膚,復遇風寒相搏,則為隱疹;若赤疹者,由冷濕搏於肌中,風熱結成赤疹,遇熱則極,若冷則瘥也;白疹者由於風氣搏於肌中,風寒結為白疹也,冷則極或風中亦極。得晴明則瘥 ,若厚暖亦瘥也。”清代【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訣】曰:“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金匱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篇】記載:“邪氣中經,則身癢而隱疹。”【素問?評熱病論篇】有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亦有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外科樞要】曰:“赤白游風屬脾肺氣虛, 腠理不密,風熱相搏,或寒閉腠理,內熱沸郁。”【素問?痹論】曰:“病久入深,營衛行澀,經絡失疏,故不通。”【醫林改錯】亦云:“久病入絡為血瘀”,由這些中醫論述裡不難看出,蕁麻疹與風寒、風熱、虛、濕、瘀有著密切關聯。 中醫病因病機 蕁麻疹之中醫病因病機,一切由風而起,風邪乃六淫之首 (風、寒、暑、濕、燥、火) 人若先天體虛 (腎水不足),則風邪易侵,肺臟首當其衝 (吸入或接觸過敏原),氣不得宣,連帶影響全身津液的運化,造成濕困於脾 (食入引起過敏之刺激物),或情志內傷 (壓力大)、肝火犯肺,內外交攻失和,對外不能發散,對內無法通達,此症乃生。 中醫辨證論治 根據中醫學對蕁麻疹的理論,將其分型辨治如下。 一、 風寒在表型1 二、 風熱在表型1 三、溼熱積於腸胃型1 四、氣血皆虛型1 五、血瘀型1 風寒在表型 風疹顏色呈現淡紅色,遇冷即發,口不渴,舌苔較薄白,脈象浮緊,較常見於急性蕁麻疹;針灸可參考大椎、合谷、風門等穴位2。 (一)治療原則 益氣固表,袪風散寒。 (二)參考方劑 桂枝湯 (桂枝、芍藥、灸甘草、生薑、大棗),或固衛禦風湯 (灸黃耆、防風、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生薑、大棗),患者若表實無汗可加麻黃兩錢,兼內停水濕者可用小青龍湯 (芍藥、乾薑、五味子、半夏、桂枝、灸甘草、麻黃、細辛)。此類方藥多著重解肌袪風,調和營衛、氣血、脾胃和陰陽之功用;得依個人體質與症狀加減方。 風熱在表型 風疹顏色較鮮紅,遇熱則搔癢加劇,常伴有口乾、尿黃、便硬等熱性病證,且舌紅苔黃膩,脈象浮數,較常見於急性蕁麻疹;針灸可參考大椎、膈俞、曲池等穴位2。 (一)治療原則 益氣固表,疏風清熱。 (二)參考方劑 消風散 (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牛蒡子、荊芥、石膏、蒼术、甘草、木通),或龍膽瀉肝湯 (生地、龍膽草、黃芩、梔子、當歸、車前子、澤瀉、木通、柴胡、甘草),患者若濕熱較重,亦可加白蘚皮、蒼术,體內熱重可加梔子、知母,血熱可考慮生地、赤芍,此類方藥兼具疏風清熱利濕,還得以抗過敏,有外解內清,邪去正安之功3,得依個人體質與症狀加減方。 溼熱積於腸胃型 風疹顏色紅而癢,常伴有少食,腹部脹痛、噁心想吐的症狀,舌苔黃膩,脈象滑數,通常因飲食不慎而發病;針灸可參考脾俞、陰陵泉等穴位2。 (一)治療原則 健脾袪溼,清熱止癢。 (二)參考方劑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术、梔子),或風濕盛者可用祛風勝濕湯 (荊芥、防風、羌活、陳皮、金銀花、茯苓皮、蟬衣、甘草),此類方藥發散泄下中帶有溫補調養,正所謂汗不傷表,下不傷裏3;得依個人體質與症狀加減方。 氣血皆虛型 風疹顏色偏淡或近膚色,較難治癒,女子常伴有月經不調,腰酸背痛的症狀,舌淡苔色白,脈象細弱,較常見於慢性蕁麻疹;針灸可參考脾俞、氣海、血海等穴位2。 (一)治療原則 調養氣血,袪風止癢。 (二)代表方劑 八珍湯,出典於《正體類要?卷下》:(1) 組成:當歸一錢、川芎一錢、白芍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