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实验七 动物原虫病常见病原形态的观察.docVIP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实验七 动物原虫病常见病原形态的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七 动物原虫病常见病原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观察,掌握动物原虫病病原的基本形态与结构,了解一些重要原虫引起的宿主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经观察比较,能鉴别一些常见或重要的动物原虫病病原,为原虫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方法 1、封片标本:用显微镜(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2、卵囊标本:取卵囊悬浮液一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病理标本:用肉眼观察。 三、观察内容(带*为学生自己重点观察内容,其余指导教师教师进行示教) 1、鞭毛虫 (1)伊氏锥虫(图7-1):大小为长18~34μm,宽1.5~2.5μm,呈卷曲的柳叶状,前端尖锐,后端稍钝。由细胞核、动基体、鞭毛、波动膜等构成。核位于虫体中央,虫体后端有1点状动基体,1根鞭毛由动基体的生毛体生出,并沿虫体表面螺旋式地向前延伸为游离鞭毛,鞭毛与虫体之间有薄膜即波动膜相联。虫体的胞浆内可见到空泡和染色质颗粒。经姬氏液染色后,核和动基体呈深红紫色,鞭毛呈红色,原生质呈淡蓝色。压滴血液标本中,虫体原地运动相当活泼,前进运动比较缓慢。 (2)利什曼原虫(图7-2):犬体内的虫体寄生于血液、骨髓、肝、脾、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为无鞭毛体(利杜体),呈圆形,直径2.4~5.2μm,有的呈椭圆形,大小为2.9~5.7×1.8~4.02μm。用瑞氏染色后,原生质呈浅蓝色,胞核呈红色圆形,常偏于虫体一端,动基体紫红色细小杆状,位于虫体中央或稍偏于另一端。传播媒介白蛉体内的虫体,称为前鞭毛体,呈细长的纺锤形,长约12~16μm,前端有一根与体长相当的游离鞭毛,在新鲜标本中,可见鞭毛不断摆动,虫体运动非常活泼。 (3)胎儿三毛滴虫(图7-3):大小为长9-25μm,宽3-10μm,形状纺锤形或梨形。虫体由细胞核、动基体、鞭毛、波动膜等构成,悬滴标本中,虫体运动相当活泼。核在细胞前半部,前有动基体,并伸出4根鞭毛,3根向前游离,1根向后与波动膜相连,到虫体后部成为游离鞭毛。虫体中部有一轴柱,起于虫体前端,末端突出于体后端。 (4)火鸡组织滴虫(图7-4):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近圆形和变形虫样,伪足钝圆。盲肠中的虫体直径5~30μm,常见有一根鞭毛,作钟摆样运动,核呈泡囊状。组织细胞内的虫体,有动基体,但无鞭毛,虫体单个或成堆存在,呈圆形、卵圆形或变形虫样,大小为4~21μm。 (5)贾第虫(图7-5):虫体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状如对切的半个梨形,前半呈圆形,后部逐渐变尖,长9~20μm,宽5~10μm,腹面扁平,背面隆突。腹面有两个吸盘。有两个核。4对鞭毛,按位置分别称为前、中、腹、尾鞭毛。体中部尚有一对中体。包囊呈卵圆形,长9~13μm,宽7~9μm,虫体可在包囊中增殖,因此可见囊内有2个核或4个核,少数有更多的核。常见有牛贾第虫、山羊贾第虫、犬贾第虫、蓝氏贾第虫等。 2、梨形虫 (1)双芽巴贝斯虫(图7-6):寄生于牛红细胞中,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其形态有梨籽形、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等。典型的形状是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锐角相联。每个虫体内有两团染色质块。虫体多位于红细胞的中央,每个红细胞内虫体数目为1~2个。红细胞染虫率为2~15%。虫体经姬氏法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染色质呈紫红色。虫体形态随病的发展而有变化,虫体开始出现时以单个虫体为主,随后双梨籽形虫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多。 (2)牛巴贝斯虫(图7-7):虫体小于双芽巴贝斯虫,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形态有梨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和圆点形等。典型形状为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钝角相连,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每个虫体内含有一团染色质块。每个红细胞内有1~3个虫体。红细胞染虫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 (3)卵圆巴贝斯虫: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形态有梨形、卵圆形、出芽形等。典型形状为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锐角相连或不相连,位于红细胞中央,虫体中央不着色,形成空泡。 (4)驽巴贝斯虫(图7-8):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其形状为梨籽形(单个或成双)、椭圆形、环形等,偶而也可见到变形虫样。典型的形状为成对的梨籽形虫体以尖端联成锐角,每个虫体内有两团染色质块。在一个红细胞内通常只有1~2个虫体。偶而见有3或4个,红细胞的感染率为0.5~10%。 (5)马巴贝斯虫(图7-9):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形状为单梨籽形、椭圆形、圆形、纺锤形、逗号形、钉子形、短杆形、降落伞形等,椭圆形、圆形居多。典型的形状为4个梨籽形虫体以尖端联成十字形,每个虫体内有1团染色质块。随着病程不同,可出现大、中、小等3种类型的虫体。 (6)吉氏巴贝斯虫(图7-10):虫体很小,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呈环形、椭圆形、圆点形、小杆形,偶尔可见十字形的四分裂虫体和成对的小梨籽形虫体,以圆点形、 环形及小杆形最多见。圆点形虫体为一团染色质,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