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_--以阳朔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 ——以阳朔为例 专业:人文地理学 硕士生:章倩滢 指导老师:保继刚教授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带动下的乡村城市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的城市 化道路,乡村城市化研究也成为国家制定农村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在逐年发 展中,乡镇企业带动下的乡村城市化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人口素质低、环境污 染、土地资源浪费等。相比之下,在中国内陆依靠旅游发展经济的乡村地区中, 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具有更多优势。研究以旅游作为推动力的乡村城市化特 征及其空间发展规律,在动力机制方面为乡村城市化提供新思路,可为我国内陆 非发达地区乡村的发展战略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文章以案例研究法为主,事件分析为辅,选择阳朔地区的村落——历村、骥 马等地作为案例地,使用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资料。 研究发现,阳朔周边乡村在旅游引导下产生了就地城市化。首先,在城市化 表现上,阳朔的乡村城市化有如下特征,一是劳动力结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农业户口的村民大量从事非农业劳动,旅游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农业经营 结构也发生变化;二是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现代化,村民生活方式向 城市转变;j是发生乡村城市化的村落为其他经济落后的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 人口聚集,从而具备了一定的集镇功能;其次,在整体区域上,阳朔乡村城市化 的发展呈线性和点状非连续的两种空间特征。阳朔周边乡村城市化是旅游引导下 经济发展和主客互动的结果,出现这样的空间发展规律与阳朔的旅游线路、景点 分布以及游客的空间分布有关。 文章提出“城市化效力”这一概念来指称城市化在居民生活中的现实有效性。 I 在对阳朔乡村城市化较为典型的村落——历村进行深入调查后,作者分析发现, 在旅游引导下缺乏政府监管与协调的乡村城市化,其效力有限。一方面,乡村城 市化改变了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居民产生了改善自身生活条 件的诉求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旅游的程度不同,村民对村落整体发 展和建设的认识有所不同,从而在村民内部产生矛盾,意见相持不下使村落设施 改善建设最终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村民在意识和行为上均将政府认定为不相干 的第三方,在建设决策中地方政府成为隐形,无监管无引导。因此,在村民内部 意见不一,村落整体改善建设停滞时,政府力量的缺失成为了城市化效力的桎梏。 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中国以往出现的乡镇企业带动的乡村城市化相 比,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是 一种白下而上的城市化,需要地方政府投资小;其次,在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 化过程中,没有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乡村原有土地性质较少被改变,农田、 耕地流失少;第三,当地居民自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从 旅游中获益,并在这个过程中就地获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但是,政府力量缺失 易削弱旅游引导下的乡村城市化效力,具体表现为:第一,村落建设规划缺失, 村民建设无序、无人监管;第二,以村民之力无法建设系统的基础设施,基础设 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旅游,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效力,阳朔 RuralUrbanizationDrivenTourism:Casefrom by Yangshuo Major:Human Geography Name:ZHANG Qianying Supervisor:BAOJigang ABSTRACT the and Sincerefor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