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茶与法国酒:“杯中文明”的交融
在漫长的习俗演变中,贵族将喝茶的艺术,变成一种优雅的休闲习惯:下午茶
1698年的一天,繁忙的广州港迎来了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号的法国船只。这艘以海神波塞冬妻子之名命名的货船,在两年后载满了从中国运回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顺利抵达法国,由此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
300余年后的2017年,一列从法国里昂始发的中欧班列在2月的春风中抵达武汉,这趟中欧班列装载着法国18个酒庄的近30款葡萄酒。一份来自葡萄酒故乡的深情厚谊,为4月末在武汉举行的中法文化经贸论坛铺垫了酒香四溢的序曲。
从中国广州到法国里昂,一个是中国明清两代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一个远居欧洲西部、以丝绸贸易而闻名,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更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中心。一东一西两座城市,成为两种文明在跨越时空的丝路上的两个坐标,而中国茶与法国酒,也成了中法文化互通的象征。
复刻东方古国的香韵
1700年1月7日,沉浸在新世纪节庆氛围里的法国凡尔赛宫,上演了一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整个巴黎的上流社会为之沸腾,各界名流显贵纷纷到场。无数欧洲贵族更是有幸得以见到法兰西伟大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身着中国服装,在一顶中式轿子中隆重出场。热衷于品茶的路易十四,在舞会上展示着中国味道,与欧洲名流们共享着新世纪的福音。整个18世纪欧洲大陆的“中国热”,成为了贵族文化的符号。
在东方,18世纪的中国正端居康乾盛世的威仪中,这与彼时欧洲大陆兵荒马乱的教派纷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因富产丝绸、陶瓷和茶叶而走入欧洲上流社会视野的国度,在传教士们口口相传的赞颂里,成为了欧洲人集体仰望的“乌托邦”。
从中国舶来的茶叶受到了欧洲贵族的青睐。喝茶,成为了上层社会的流行风尚。在漫长的习俗演变中,贵族们将喝茶的艺术,变成一种优雅的休闲习惯:下午茶。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迎娶了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的凯瑟琳公主,公主随嫁妆带来的一小箱中国茶叶,打开了茶叶在欧洲贵族中风行的历史大门。后来又经过贝德福德第七公爵夫人安娜的“个人宣传”,下午茶成为了午后三点到五点半,风靡多瑙河沿线各国的高雅标配。
对于贵妇们来说,一壶来自中国的祁门红茶,搭配三两精致可人的点心,要远胜于宫廷里洛可可式碧衣华服的装点。
法国18世纪著名油画家、皇家首席画师弗朗索瓦?布歇,在他的油画中生动描绘了皇室贵族享用下午茶的景致。同一时期的油画《在巴黎滕布尔宫的英式下午茶聚会》和水彩画《公爵夫人花园聚会》,都描绘了法国贵族按照英式习惯品尝下午茶的场景。中国茶承载的中国文化,在涌入法国文明的第一刻,就奠定了美好的开始。
这种神秘的东方树叶因医学家宣扬的利于防病、治病的观念,被法国上层社??所接受。但茶文化在法国的形成,与欧洲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浪漫的法国人并没有像“海上马车夫”荷兰一般提早进行海外贸易,也没有像英国人一般痴迷于昂贵的下午茶彰显的尊贵身份,而是将中国的饮茶文化提炼为一种精神雅趣。
从1636年首批茶叶抵达巴黎,到法国上层社会钟情茶道,再到法国成为今天欧洲茶室文化最盛行的国家之一,法国人一直保留着品茶的习俗。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以及19世纪末“中国热”消退的年代里,他们还保存着对饮茶文化的理解。
经过历史的变迁,爱好茶道文化的人群从18世纪的皇家大臣主管马萨林、剧作家拉辛、知名作家德?让利斯夫人等贵族阶级,转移到了各个阶层的法国人身上。旧时极富医效保健功能的贵族饮料,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茶馆文化传递中国味道
茶文化在法国社会铺开后,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19世纪的法国,餐饮场所已广泛供应茶水。现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的法国印象画派大师雷诺阿的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就借用日常生活情趣的主题,展现了社会餐馆中的茶饮场面。
法国茶馆里的中国茶叶曾经覆盖中国10个省份的30多种绿茶,而在普洱茶的产区云南省,一种名为“销法沱”的普洱茶更是专门为销往法国而特别制作。如今,中国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是深受法国茶馆推崇的三大红茶品种,而后二者都根植于中国红茶,是中国红茶自丝路传播到西方、在当地种植后的变种。
在中国的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茶馆是市井气息浓厚之地,不仅网罗着天南海北神聊畅述的各色人群,还是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大观园。在一碗茶水的香气升腾中,有人说书,有人唱戏,有人下棋,有人赏鸟。
类似于中国式的品茶,法国人也不喜欢居家独饮,而是倾向于前往茶室集体品用。与西方人在咖啡馆喝咖啡相同,茶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而不仅仅是饮品。19世纪法国美术思潮兴盛时,咖啡馆、茶馆几乎成为法国乃至欧洲艺术创作的容器,见证了无数艺术创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