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在琉球的传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琴在琉球的传播   有关琉球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书》:“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对此,史学界有今“冲绳说”和“台湾说”之分歧。明洪武五年(1372)正月,“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国。诏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尔,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告之。’”同年12月,“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等奉表贡方物。诏赐察度《大统历》及金织文绮、纱罗各五匹,泰期等文绮、沙罗、袭衣有差。”从此开启了琉球与明的册封朝贡关系。洪武二十五年(1392),“中山遣子侄及其陪臣子弟入国学,上喜礼遇独优。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琉球未通中国之前是一个原始共同体,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册封朝贡关系的确立、留学生的来华及闽人三十六姓的移民等,琉球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明赐闽人三十六姓后,中国音乐随之传入琉球,并成为琉球宫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礼仪音乐。《球阳》载:“王遣使人贡时,附疏言:通事程复、叶希尹二人,以寨官兼通事往来进贡,服劳居多,乞赐职加冠带,使本国臣民有所仰止,以变番俗,太祖从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始节音乐,制礼法,改变番俗,而致文教同风之盛。太祖称为礼义之邦。”但是,“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加紧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于1879年吞并琉球,琉球王国瓦解,中、琉两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友好往来关系被迫中断。   时至今日,传人琉球的中国音乐一部分散落民间,一部分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传人琉球的中国音乐有宫廷音乐、民间小调、器乐曲、舞蹈、戏曲等,研究这些音乐,一方面可以了解明清时期我国音乐对琉球传播之情况及对其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琉球是如何接受中国音乐的,还可以对失传的中国音乐进行复原,再现百年遗响。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与琉球学者建立了学术往来,对传人琉球的中国音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音乐再次成为友好交往的桥梁。王耀华先生对琉球三弦音乐的源流、记谱法、调弦法、曲调的受容和民俗音乐《打花鼓》、《龙船歌》的流变,以及“御座乐”的乐器、歌曲和器乐的考源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针对日本学界有关琉球戏曲形成的“日本说”提出了质疑,从历史和形态方面论述了与中国戏曲的联系,提出“中国说”。根据“使琉球录”的记载,中国古琴也曾传入琉球,其情况如何呢?在此,先对“使琉球录”作一介绍,“使琉球录”是历代册封使对出使琉球全过程及其在琉球停留期间所见所闻的一种记述,是今天研究琉球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遗憾的是现存最早的“使琉球录”是1534年中国第十一次册封琉球,册封正使陈侃所撰的《使琉球录》,之前的“使琉球录”去向不明。   一、现存“使琉球录”中的有关古琴记载   史料一:康熙二年(1663),中国第十六次册封琉球,册封正使张学礼在其“使琉球录”《中山纪略》中有载:   封舟过海,例有从客偕行;姑苏陈翼――字友石,多才多艺,王持帖请授世子等三人琴。世子名日弥多罗,王之婿名日亚弗苏,三法司子名日喀难敏达罗,寓天界寺习一月,移至中山王府又月余;授世子《思贤操》、《平沙落雁》、《关雎》三曲,授王婿《秋鸿》、《渔樵》、《高山》三曲,授法司子《流水》、《洞天》、《涂山》三曲:求诣无虚日,皆称“友石先生”。   史料二:康熙五十八年(1719),第十八次册封,册封副使徐葆光在其“使琉球录”《中山传信录》中有载:   前使张学礼《纪》云:“国王遣子婿于从客某所学琴”,今已失传。国中无琴,但有琴谱;国王遣那霸官毛光弼于从客福州陈利州处学琴,三、四月习数曲,并请留琴一具;从之。   史料三:乾隆二十一年(1756),第十九次册封,王文治曾随册封正使全魁、副使周煌出使琉球。王文治在其《梦楼诗集》卷二《海天游草》“前言”中写到:   乙亥(1755)之冬,琉球国王尚穆表请册封,使臣全魁斗南聘余偕行,余遂诺之。京中诸知交,以重瀛路险,劝阻甚力。余时性颇好奇,必欲一观于海,以拓其胸臆,遂违众议而往,既归得“海天”、“游草”二卷,今删并为一卷古今体诗六十五首。   王文治的《海天游草》用六十五首诗的形式记录了出使琉球的全过程。其中三首是有关徐傅舟在琉球弹琴演奏的,分别是《停云楼@听杭州徐傅舟弹琴》:   八月南荒苦炎热,徐君隔墙不相见。渴思相就慰离索,十日五日才一面。拨书邀我同据床,为我扶弦动清商。一弹一抑天地静,门前大海凝冷光。初为梅花弄,衣袂袭芳洁。帆如置我深山中,流水斜晖立冰雪。续为桐叶秋风吟,变衰摇落秋气深。唧唧声添砌蛩暮,骚骚响振岩树荫。旅人经秋易华发,那更天高秋海阔。中原相望不相闻,白露凉波堕残月。徐君及我皆少年,奔波性命绝可怜。故乡各有好山水,湖云江书同清妍。兹游汗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