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摘 要】胎上或釉上施彩是中国传统陶瓷领域源远流长的一项工艺,从唐代起,中国三彩陶瓷工艺历经了唐三彩、邛三彩、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再到元三彩、明清素三彩的漫长发展历程,每个阶段其胎、釉、流行器形和装饰工艺等方面的特点既有历史延续性,又带有阶段性的特点。
【关键词】三彩 发展 概念
一、唐三彩
汉代以来,历经魏晋六朝至隋,低温铅釉技术及有色金属元素类彩料提炼技术不断发展,日益成熟,终于在唐代成功烧制出了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低温铅釉彩色陶,即唐三彩。唐三彩烧制过程要经历两道窑火工艺,先以1050℃的窑火单烧素胎,施釉后于900℃窑温内回烧。胎上施以白、绿、黄、棕红、褐、黑、蓝、酱、赭等色釉,成色之后,有单彩、双彩、三彩、多彩等效果。由于铅釉在高温下易熔化流动,器表的彩料相互浸润、交汇,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艳丽效果。
得益于唐代的厚葬风气,唐三彩以随葬品类的俑和模型明器为主,生活用器较少。俑主要有贵妇俑、拉马俑、牵驼俑、乐舞俑、宦官俑、男女侍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等人物俑和骆驼、马、猪、牛、羊、鸡、鸭、猴、狮、龟、镇墓兽等动物俑;模型明器有亭台楼阁、池沼、假山、房屋、厕所、仓库、箱、柜、榻、车。生活用器主要有碗、盂、瓶、壶、罐、钵、杯、盘、枕、尊、炉、瓶、奁、粉盒、烛台、砚等器具。
唐三彩采用模制、轮制、捏制工艺制作成坯;装饰工艺主要有绞胎、刻花、印花、堆贴、捏塑。装饰题材广泛,花草蔓枝、飞禽走兽、鸳鸯采莲、金鸡独立、几何点彩、腾龙戏珠、火珠流云以及外域文化带来的回首腾师、葡萄禽兽之类的纹饰。
由于“安史之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以及宋代以后地方瓷系的蓬勃发展,唐三彩在中唐以后走向了衰落。
二、邛三彩
邛三彩是晚唐五代四川邛窑大量烧制的彩绘陶瓷,窑温1200℃内胎釉一次烧成。其胎质有灰、褐、黄、红、白等,胎面饰一层化妆土。在釉上或釉下用铜、猛、铁、钴为着色剂进行绘画或点染,以低温或高温烧成。釉色以黄、褐、绿为主色调,还有青、白、黑、蓝、红等。器表有单色、复色或兼色,相互晕散、交融。邛三彩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尚不十分明晰,从已有材料看,有四大特点:一是胎体有陶、有瓷;二是彩料既有胎上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三是釉料为玻璃相釉,没有唐三彩特有的铅料;四是胎釉一次烧成。
邛三彩器形有提梁壶、执壶、钵、盂、杯、盘、罐、执壶、枕;还有佛像雕塑、动物雕塑。成型工艺有拉坯、模制两种;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堆塑;装饰题材有植物纹、动物纹、佛像纹、人物纹等。
三、宋三彩
宋三彩与唐三彩一脉相承,也经二次烧造成器,成素胎后再次在850℃窑温下烧结釉料。胎质较唐三彩要更为坚硬细腻,瓷化程度也要高。有的胎坯因为瓷土关系泛灰,会在胎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施釉。釉色多为黄、绿、褐,有艳红、乌黑、翡翠釉,少见蓝釉。釉色贴近物体本色,注重写实,视感逼真。施釉注重自然交融和浓淡变化,填色规整,界限分明,极少采用单彩散点装饰。
器形实用器居多,以枕类为最,还有碗、炉、灯、盘、盂、罐、洗、盒、瓶一类生活用具,俑等随葬品锐少。
成型工艺主要采用模制和雕塑两种。装饰工艺以刻花、划花填彩见长,还有印花、堆贴、浅浮雕、捏塑、绞胎、直接绘画、浮雕。装饰题材有花卉、龙、凤、麒麟、鹿、鹤一类山水动物;童子戏花、听琴等人物故事;还有刻划和墨书铭文,铭文内容包括纪年铭、所属铭、产家铭、北曲小令、古诗佳句,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四、?|三彩
辽三彩是在唐三彩影响下产生的另一种彩陶,其存在时间与宋三彩相当。在800~1100℃窑温内素烧成胎,挂釉后回窑经880~960℃窑温烧制成器。大多用黏土作胎,胎质比较疏松,呈淡红色或米黄色,故在胎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上釉。釉色单一,以黄、绿、白为主色调,个别红、褐彩,不见唐代的黑彩、蓝彩。施釉较薄,釉色界限分明,不见唐三彩的蜡泪痕(即流釉现象),且出现不施釉料或半施釉的手法。
器形主要为生活用品,有罐、碗、杯、瓶、枕、各类执壶、鸡冠壶、三联壶、鱼、猫、龟、兔等各类动物造型壶、方碟、花式碟、海棠盘、长盘、八角柱形狮纹盘、双层套盒、鸳鸯形水注、熏炉、床等。其中,鸡冠壶、穿带壶、皮囊壶、盘、碟等明显仿于皮制、木制、金属制用具,具有浓厚的草原马上游牧民族气息。文房用品有砚、砚滴、笔洗;还有大型罗汉、菩萨彩塑,反映了辽国尊崇佛教的盛况。
成型工艺与唐、宋三彩相同。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塑、描金、堆釉、剔花加彩等,未见绞胎工艺。装饰题材有花卉、游鱼、草叶、大雁、水波、飞蝶、流云、仙鹤、野鸭、奔马、狮兽等,极具草原生活情趣。图案布局讲究对称,纹饰较为繁缛,满布器物空间。
五、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