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生物纳米技术课程复习总纲.docVIP

【精选】生物纳米技术课程复习总纲.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生物纳米技术课程复习总纲

绪论 Nanoscience is not physics, chemistry, engineering or biology. It is all of them. 纳米技术概念:纳米尺寸物质的制造与使用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纳米科学和技术是指研究和应用纳米尺寸物质,并且能够应用到其他所有的科学领域,包括化学、生物、物理、材料和工程学等。——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1959年,费曼演讲中对一些原子尺寸操作的应用预测……然而当时并没有开启纳米世界的大门。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打开纳米技术的大门。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的非光学显微镜。 它主要是利用一根非常细的钨金属探针,针尖电子会跳到待测物体表面上形成隧穿电流,同时,物体表面的高低会影响隧穿电流的大小,针尖随着物体表面的高低上下移动以维持稳定的电流,依此来观测物体表面的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是一种利用原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观察物体表象微观形貌的显微镜。 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一微小的针尖,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由于针尖尖端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存在极微弱的排斥力,通过在扫描时控制这种力的恒定,对应原子间距离的恒定,达到测量的目的。 由于原子力显微镜既可以观察导体,也可以观察非导体,从而弥补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不足。这对于探索纳米生命物质非常重要。 生命系统中的纳米分子、纳米结构、纳米组件及纳米组装 一般认为,纳米尺寸的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蛋白质的组装:胶原:α-肽链→原胶原分子→胶原纤维;毛发:α-角蛋白形成;肌动蛋白:G-actin→F-actin;微管:α-tubulin+β-tubulin. 核酸的组装: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组装。脂分子的组装:自组装成脂质体、胶束等。多糖的组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玻尿酸)、树干. 环肽纳米管:可在细胞膜上形成特定通道。ATP合成酶用作旋转马达:潜在用途,纳米机器人。 基于DNA的一些纳米技术应用:利用DNA互补的性质;利用DNA分子骨架的负电性进行的纳米组装;利用DNA的B-Z异构互变。 利用DNA互补的性质,进行DNA的二维、三维自组装,形成各种结构,基于这些结构,其他生物分子及纳米颗粒可与DNA发生反应,便能进行相关的检测。用于蛋白和配体之间互作、纳米颗粒的排列组装、单链DNA热振荡开关等。(如下图分子马达的运动可通过荧光信号来直接进行监测,如用于溶液中酸性、碱性条件变化是的检测) 利用DNA分子骨架的负电性进行的纳米组装;利用DNA的B-Z异构互变 纳米仿生材料/生物:仿生壁虎;荷叶防水仿生。 纳米材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呼吸系统消化道、皮肤以及口服方式等。 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特别是纳米药物载体、磁性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生物技术的弊端:纳米材料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特别是空气中的纳米颗粒,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纳米材料在水体中也容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发展纳米材料的同时,要充分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毒性,以便更好地利用纳米技术带来的利益。 纳米载药系统 纳米载药系统:以各种纳米颗粒为载体,将药物分子分散在载体之中或表面,从而制成的药物纳米分散体系。 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给药方式如片剂、胶囊、针剂等,存在几大弊端:1)给药后血药浓度起伏较大,使用时间有限,给患者造成 极大不便;2)药物的副作用较大;3)药物的利用率低;4)难以针对病灶进行靶向治疗。 药物制剂的发展目标:建立药物控释系统,导向病患部位,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控制,将药物以最佳剂量和时间释放出来,达到定时、定位、定量发挥药物疗效,从而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副作用。(缓释性、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率、提高药物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减少副作用等)。 药物释放机制:1、微粒表面药物的脱离;2、内部药物的扩散;3、微粒本身溶蚀分解引起的药物释放;4、扩散与分解同时进行。 纳米药物载体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载体对药物的运载能力;载体在体内的归宿;载体的急性或慢性毒性;载体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载体的生产成本。 纳米药物载体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