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全面发展视域中高等教育异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全面发展视域中高等教育异化研究

人全面发展视域中高等教育异化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然而在现实中,出现了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行为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出现教育异化现象属于教育的历史发展必然阶段之一,也受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大背景影响,同时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生自身也都存在原因。积极寻求高等教育异化的消解路径,需要借鉴、吸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多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实现高等教育的“软着陆”。 [关键词]人全面发展 异化 高校教育 教育权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06-04 [作者简介]莫春菊,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生;罗秀山,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表述,是现阶段我们在实践中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马克思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劳动,二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成为完整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然而,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异化”已经成为描述他的“关键词”。 一、异化的表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种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是“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在现实当中,异化表现为我们并不陌生的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曾被喻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育存在异化现象,大学生存在异化行为。 教育目的的异化。教育目的异化即“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割裂,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统治。近年来,我国在教育目的上尽管表述不一,有“德智体发展”、“四有新人”等,但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即“培养、促进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应然”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在文件、报告、讲座、答卷上常见,但在现实中,我们切实体验到的是升学、就业,更有甚者是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权衡一所高校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准是就业率,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是否具备赚钱的能力和资本,这样的评价标准造就了“实然”的教育目的偏离“应然”的教育状态,成为追求培养片面的、单向度的“物质人”为目的。“实然”教育目的对“应然”教育目的的侵蚀,是教育目的异化的表现之一。教育目的异化的另一表现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宰制,即“社会本位”教育观宰制、挤压“人本位”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既要适应社会的客观发展需要,又要促进学生完善的发展,这似乎在理论上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现实中,“现代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经济价值、政治价值,而弱化和脱离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终极价值”。似乎“为社会服务”、“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教育的目的所在。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热门专业大受追捧,人才培养发展不平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滞后,教育目的异化更甚,既脱离教育对象,又与社会需要脱节,“有人论定现有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人深感教育忽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目的最严重的异化,不具有工具理性,更别说价值理性了。 教育过程的异化。教育目的的异化必然导致教育整个过程异化、变质。教育过程异化有以下表现:首先,教育内容的异化。“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三大使命,然而教育目的的异化,使得教育内容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了教育轨道,片面地强调知识获得的重要性,偏执地夸大智育的理性价值,忽视德育、美育等对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于是,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了大学生唯一的追求;考试分数与专业评比成了评奖、评优的唯一考量。这样的教育内容,培养出来的是实利主义者,教育异化为生存谋利、闻达于世的手段。其次,教育手段上的异化。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必然带来教育手段只能是单项灌输型的,学生只是被动性地接受、碎片式地参与。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整体性的思考,必然会抹杀人的独立性,扼杀人的创造力,导致人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渐弱化、人格的不完满以及责任伦理的缺失。最后,师生关系的异化。异化了的教育手段必然导致冷冰冰的师生关系。单纯的对象性教与受,没有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汇、价值的共享,学生成了没有生命体征的器物,老师也沦为冰冷的工具,教育的意义在这样平行的师生关系中渐行消解。 大学生行为的异化。由于对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没有透彻的理解,将社会片面地理解为“量”和“广度”,片面就是指只突出一项,全面就是A+B+C+D+E+……(当然是加得越多越好)。对“拥有越多越全面”的误解,导致大学生行为异化。大学生行为的异化有以下表现:首先,追求的异化。一进大学校门,很多学生就希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