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功能和模式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功能和模式探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功能和模式探究   [摘要]“批发型”的教育追求、亟待深入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设计的组织工作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是走出这一困境的钥匙。文章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是检验、发现和创造,并由此提出基于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目标、原则、内容与及运行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 社会实践功能 社会实践模式 [作者简介]潘光林(1971- ),男,四川达州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工作;阮丽娜(1985-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工作。(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67-02 2012 年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对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大学教育中之所以效果不彰,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其功能认识不够,没有构建一套基于实现其功能的运行模式。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凸显的主要问题 1.“批发型”的教育追求,使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联系不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旗帜下,相对较低的教育投入造成“批发型”的教育追求(忽视精细教育,设置巨型课堂,施行粗放管理)。为节约成本,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不得不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一些高校的实践课程不愿、不敢、不能走入社会,或者延展作业,让学生在既定和已知的条件下练习和实验;或者播放别人咀嚼和梳理过的视频,让学生在前人消化的基础上记识。将教育与社会实际变相脱离开来的安排往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养成素质、提高能力的道路上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这是形成许多学生知行不一的重要原因。 2.亟待深入的理论研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处于粗放状态。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了为数甚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积极探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第二,不断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新对策;第三,比较研究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经验,为拓展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途径寻求借鉴。但学者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相对滞后。要开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局面,必须进一步拓展认识视野。一方面需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特征、功能、意义、原则等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开展方法论研究,探索一大批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3.缺乏系统设计的组织工作,使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不理想。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需要进行系统考虑和周密设计。在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不少高校在采取可靠措施,保障学生人人参加、人人受益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在项目上,内容单一,专业定向不够,覆盖面有限;在经费上,保障力度不够,社会实践受益面有限;在师资上,忽视打造具有执业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激发广大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热情不足;在评价上,尚未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不能实时掌握实践效果;在组织协调上,尚未形成校内各层级良性互动的格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 1.检验。即检查验证,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比较或核对,判断和确认自己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效度。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透彻地认识事物的必要途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到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大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获得的感性认识与书本知识的比对,能强化或辨别旧识;通过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性的应用,又能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在两者之间,检验发挥着核心功能。 2.发现。发现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针对特定实践对象,运用各种研究和探索工具,得到先前自己不曾知晓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并非首创,是相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的“新知”。在知识海洋里,大学生不可能在书本、网络或别人的话语里获得一切需要具备的前人贡献的知识。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触动自身感觉、调动思维工具、认识事物特性和规律性的渠道,是大学生获得知识重要源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是未来理论学习的优良条件;获得的理性认识,既可以在未来的理论学习中给予验证,又可以直接作用于未来的实践。 3.创造。创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