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思索

对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思索   【摘 要】针对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书法艺术 继承 创新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450-9889(2013)12C-0129-02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中华文化绵延千年而不断,其蕴藏的丰富内涵与智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承载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中国书法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历代名家辈出、书写风格千姿万态,关于书法的美学理论也非常多,早就形成一个庞大的书法体系,并且成为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从最原始的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从小篆一统天下到隶书引领风骚数百年,至定型于魏晋唐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流派纷呈,繁花似锦。在当今高度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书法如何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全民学习积极性减弱 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电话、手机、电子邮件、QQ、微信等遍布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学习、交流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语音取代写字、键盘取代硬笔、硬笔取代毛笔,汉字书写正逐渐失去功能性、公共性的基础,原本承载的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重要的社会功能,逐渐被电话、电子邮件、电子媒体等替代,书写的机会、时间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使学生、教师、家长,多重视升学考试的必考课,对书法学习少有重视。因而,全民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大大减弱,书法艺术只是少数人茶余饭后的消遣。 (二)网络文化强大冲击 当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常用性,使得汉字的书写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少年,经常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多,字迹潦草,根本谈不上书法了;同时,网络语言中汉语占的比重很小,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使得学习汉语和应用汉语的机会下降,直接导致书法学习和使用的障碍。 (三)教师队伍缺乏 书法教师严重不足。至今,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书法课,全国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四)只求新异忽视继承 书法艺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但有些人求新求异,片面追求书法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外形的视觉冲击,美其名曰“现代书法”,不去挖掘书法深厚的文化内涵,随心所欲,忽略传统。 二、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全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营造学习欣赏交流氛围 要继承的书法艺术,弘扬书法精神,必须提高全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并营造学习欣赏交流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长效宣传机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动员全社会进行宣传。二是通过进行书法创作、比赛、展览、交流等活动,努力营造学习书法艺术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利用各级文化站开展书法培训、指导、展览等活动,普及汉字书写技巧。 (二)夯实书写的基本功 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夯实书写基本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练就书写汉字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习字要打基础,正楷有正楷的笔法基础,草书有草书的运笔方式,而新体一定需要厚实的基础去支持。传统中的精华是每位习书者必须享受的营养,舍此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苏东坡亦曾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从“笔秃千管”至“笔成冢”,从“墨磨万锭”至“墨成池”,可谓练书之艰辛。书圣王羲之,他辉煌的书法成就是来自于扎实的书写基本功。赵盂?能背临十三家书而毫厘不爽,其临书之精可见一斑。从古至今,大凡有成就的书法艺术家,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艰难跋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振翅高飞的。 (三)正确处理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行进在前人书法艺术成就的路基之上。同时,只有创新,传统才有发展,继承才有意义。清代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书家应当自立门户,但关键是师古而化,博采众长,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自成一家。书法艺术就是在继承、创新、发展,再继承、再创新、再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中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只有继承,才能在肥沃的传统土壤中汲取精华;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书法艺术的“新跨越”、“新发展”,才能“奇而能古”。 1.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前人所未有的东西。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书法艺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唐代的颜真卿,倾其所学,一扫初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