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秦岭竹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效途径.doc

浅议秦岭竹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效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秦岭竹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效途径

浅议秦岭竹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效途径   摘 要: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有“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其丰富的竹类资源为国宝大熊猫生存与栖息提供了保障。分析了秦岭竹类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竹类资源的有效措施以及竹类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新建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管理与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秦岭; 竹类资源; 保护; 途径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25-01 一、秦岭竹类资源现状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宽约100至15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是我国华北、华中、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多种植物区系和古北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成份的交汇地。这里蕴藏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羚牛、林麝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是具有世界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姿多态的自然景观、良好的气候以及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使秦岭充满无限魅力,也为各类生物尤其是竹类生长繁育提供了保障。在这里,仅以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管辖区域为例,调查分析秦岭林区竹类资源现状。 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在秦岭林区现有森工企业6个,管护面积444267公顷,几乎覆盖了秦岭中部主要林区,也是秦岭竹类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同时,秦岭还建立了18个自然保护区。据各企业及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竹类覆盖率在20%―50%之间,平均覆盖率约30%左右,以此估算目前森工系统竹类资源面积约133280公顷。在竹类分布区内盖度大都在0.6以上,平均高度1.5米左右。主要竹种由高海拔向低海拔依次为秦岭箭竹、巴山木竹、龙头竹等,其中:巴山木竹、秦岭箭竹为国宝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竹林在秦岭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木川、摩天岭、太白山、兴隆岭、牛尾河、黄柏塬、老县城、华阳、三官庙、天华山、鸡公梁、菜子坪、新场、够爬梁、朝阳沟、?鸡梁、旬阳坝、平河梁、鹰嘴石等区域,竹林生长状况基本良好。 二、目前秦岭竹类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秦岭气候独特、雨水充沛、立地条件优越,为竹类资源生长与繁衍提供了保障,使秦岭成为我国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过去天保工程实施前,秦岭过度开发尤其是森工企业木材生产与多种经营作业以及林区采矿等因素影响,致使秦岭竹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大熊猫栖息地也呈现出破碎化,有效栖息地面积不足、质量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竹林分布呈现孤岛。秦岭林区各企业在木材生产过程中,由于修筑运材道路、皆伐作业等导致原本集中连片的竹林变得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形成一个一个孤岛。也正由于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竹子质量相继变差、大熊猫对竹林的有效利用率逐渐降低。 (二)竹林质量下降。由于各企业在择伐作业时,选择性地伐去了竹林上层的以云、冷、铁杉及桦木为主要树种的乔木覆盖层,大量竹林裸露,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失去覆盖的竹子因长期受到阳光曝晒、风吹雨淋等因素影响,竹子生长缓慢、枝叶发黄变干甚至整株死亡,导致有些地块成片竹林枯死。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停止对天然林进行采伐,通过十余年的精心保护,森林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许多竹林开始复生,但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依然存在。 (三)竹子开花普遍。据调查,近几年来秦岭竹子开花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秦岭主脊两侧最为严重,诸如:天华山保护区核心区的东西木河一带以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够爬梁两侧等地较为严重,竹子开花导致大片竹林死亡,从而导致大熊猫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 (四)人为活动频繁,无序采割竹子的现象依然存在。秦岭自5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至70年代80年代进入开发高峰,仅森工系统年生产商品材30万立方米。进入林区从事木材生产、营林作业、挖药、割竹、采矿的人员较多,仅森工系统每年约5万人在林区活动,尤其是割竹习惯自成立林业局至今从未停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这种随意、无序采割对竹林的破坏程度无疑日益严重。自1998年秦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林区人为活动明显减少,秩序有所好转,但竹子无序采割现象却依然存在。 (五)有效栖息地面积不足。据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竹子在秦岭属广布物种,尤其岭南分布较广。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竹林分布岛屿化,且低海拔巴山木竹几乎呈零星分布,造成大熊猫栖息地尤其是冬春季栖息地严重不足。 三、秦岭竹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秦岭竹林现状,就秦岭竹类资源管理保护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