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摘 要: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的教学更加尊重人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75-01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课堂应当尊重人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有着极其辉煌人文精神的语文,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它直面人生,直面社会,它能够承载文化,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塑造生命。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学科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语文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我们就已经上成功了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有效的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优美情境激趣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情境”就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情境就是情与境的融合,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课文中现有的丰富的情感信息和一切有利于情境创设的因素,发掘教学中可利用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情和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一词时,我就抓住作者所描绘的几幅图景来进行。“独立寒秋”这一高远的意境,“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雄奇伟丽的图景,都是创设优美情境的因素,它们都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充实新旧知识激趣
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如何学,因而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有效的同化新知识,迅速的建立新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学作品时,指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构建以文学发展史为纲,融文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等为一体的知识网络,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衔接了起来。并且还要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的维持强化学习兴趣。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会变为能力。学生也就会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三、引发快乐思维激趣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这样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这里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创造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有的还要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样的快乐思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
四、陶冶高尚情操激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摈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心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情感如同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