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评讲方法
浅议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评讲方法 摘 要:高考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演的一曲“对”“错”交响曲、一场“快”“慢”竞技赛. 为了“又对有快”,乃至“对快好省”地赢得这场比赛,高考前要历经多次的模拟练习,以减少考场上的失误.每次模拟练习后又要进行认真的试卷评讲,评讲的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结合一些具体例子,就高考数学模拟练习题的评讲方法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模拟;练习;评讲方法
[?] 审题评讲
审题评讲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审题审什么?怎么审?
审题审什么?主要有下列三个要点:(1)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2)弄清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3)弄清题目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审题怎么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步骤:(1)读题――弄清字面含义;(2)理解――弄清数学含义;(3)表征――识别题目类型;(4)深化――接近深层结构.
例1 (2011年高考数学重庆文科卷)若实数a,b,c满足2a+2b=2a+b(*),2a+2b+2c=2a+b+c(**),则c的最大值是______.
分析:问1: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答:条件是两个等式,等式(*)含a,b;等式(**)含a,b,c.
问2: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答:结论是求c的最大值;它可以是c的不等式,或是函数的最值.
问3: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答:通过理解条件和结论,我们的脑子呈现这样的数学结构:等式(**)提供关于c的表达式,再结合条件(*),求出c的最大值.
明确了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易得本题的解题策略:(1)解题方向――化归为函数求最值;(2)解题方法――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和定义域,然后用不等式法或求导法求最值;(3)解题操作――由2a+b=2a+2b≥2=2+1,得a+b≥2. 由题设2c==1+≤1+=,所以c≤log2=2-log23.
[?] 鉴错评讲
解题中的“对”往往出奇的相似,而解题中的“错”却各有各的不同,若模拟练习时出现一定数量“同样的错”,则不容教师小觑,因为其背后可能潜伏着学生“思维的某种错误的默契”.
例2 已知函数f(x)=x2+1,x≥0,
1,xf(2x)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这是某次模拟练习中的一道题,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发现不少学生得出了 0≤x≤-1的错误答案,这不免引起了笔者的警觉. 如何揭示和剖析隐藏在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呢?“解铃还需系铃人”,笔者采用让学生“鉴赏错解”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情境回放:
教师:这次考试学生1、学生2取得了好成绩,下面让我们一起“鉴赏”他们对这道题的解答,现在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学生1:先画出函数草图(图略),由图象知当x≥0时,f(x)单调递增,所以要使f(1-x2)f(2x)成立,必须1-x22x≥0,解得0≤x2x≥0,得0≤xf(2x)不成立,综上,得0≤x0,
2x2x,
1-x20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10,函数递增;(答点4)
当-1-时,f ′(x)0. (补充说明)
因此,f(x)分别在区间
-,-1与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
-上单调递减. (答点6)
在阅卷现场,阅卷人的实际操作是:拿着(几个)答点在考生的答案上先找相关的句段,在相关的句段中,目光聚焦在“把关”的数字、符号和结论上.
为了使阅卷人能迅速清楚地看到答点,建议数学答案的行文写成“诗行短语”,不要写成大块的“散文段落”. “诗行短语”容易显示“答点”,而“散文大段”容易“淹没”答点.
如果一行短语含一个“答点”,阅卷人能一眼看清他所关心的几个“答点”是否到位,这时,你的短语行数就是他应该给你的分数.
诗行短语需要锤炼. 这虽然应该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逻辑知识有限等,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要评讲到位,模拟练习阶段纠正也是有效的. 笔者的做法是,将学生的典型答案通过实物投影放在大屏幕上,由学生点评,然后再梳理自己的答案或者像语文教师讲评作文一样,学生互评,效果也很好.
[?] 流程评讲
数学解题的基本模式是“观察――联想――变换”,只要我们善于逐句解读,翻译转换数学求解的过程便是一个不断的观察、联想、变换的和谐、流畅的过程,一旦明白了这一流程,那么数学解题便恰似山涧清泉,叮叮咚咚,自然流淌,流向远方,显得那么轻松而自如.
例4 若直线+=1通过点M(cosα,sinα),则( )
A. a2+b2≤1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