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道教伦理思想和其现代启示
浅谈道教伦理思想和其现代启示
作者简介:薛飞,(1988-),男,汉,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道教伦理是中国道教体系中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理想和目标的伦理体系,是一种关于道德现象与生命现象等的信仰化哲学体系。道教伦理以道家的“道”为信仰根基,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道教伦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道教的伦理思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道教伦理;道家伦理;启示
一、道教伦理的主要内容
道教伦理作为一种精神规范系统,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种宗教伦理,道教伦理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渊源,吸收各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其内容既有传统伦理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强烈的神学思想。
1、贵生思想
重生恶死是道教伦理的一大特点,它揭示了人性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生死问题。生是其教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道教的理想就是要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而修身的主体则必须是有生命的人,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生命是得道的基础。道教生命伦理观的最终目标,是拯救人类脱离死亡的命运,让生命升入永恒存在的境界,主张以无为、不争、寡欲、清净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一切。道教的这种贵生思想影响深远,使人追求积极人生,信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强调个人的修养和个性的发展。
道教贵生的伦理是通过神仙修成的方式而实现的,掌握这种方法需要一生苦练。因此,道教修仙者们认为,只有超越世俗的享受,遁入一种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的朴素山林生活,才能避开世俗中的复杂外部条件,保证生命首先不受来自社会的破坏,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信仰者获得修道自由的一种方法。道教的这种注重个人的修炼,包含有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伦理精神,对于提高个人素质是非常有利的,能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强调爱群利群,忽视了个性的发展,在处理群体与个人利益这对基本矛盾时,儒家提出先人后己、济众爱人、以公为贵等以他人为怀的高尚情操。道教从宗教出发也是认同这些优秀品德,但更强调社会个体素质的提高,认为只有个体充分发展了,社会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例如道教士炼养术,身心双重保健、自成系统,强调个体身心的圆满。
3、承负报应论
道教在治理社会过程中,还提出“承负报应论”,如同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把人在现世事务中的所作所为,以夸张的形式示以身后不同程度的报应。认为多行不义必自毖,以此来惩恶扬善。这个思想对当前如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道教伦理之中的积极方面,使他律变为自律,把神明的强制性转换成主体内在需要的冲动,把道德动机转换成生存动机,使人们奉行超功利的利他主义,从而调整社会内部各个阶层的矛盾,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道教伦理,对于认识传统中国伦理,促进社会伦理道德和文化精神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碰撞,抛弃神秘主义的消极因素,崇扬其体系中的积极、高尚、向上的因素,促进文化升华,是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二、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启示
通过对道教伦理的认识,可以找到很多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代启示。只有把握了这些思想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道教伦理的内涵。换一个角度来看,道教伦理中也同样重视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道教还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慈爱之心,要仁慈、友善地对待他人。其中的关键是做到彼此不嫉妒、不憎忌,从而达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理想境界。这些思想也同样被现代社会所继承和发扬。
(1)求同存异。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提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意思是说,人生活在世间,人与人之间就会有纷扰和矛盾,要排除纷扰和化解矛盾,就要以超越自我的立场来处事,存异求同。后来的道教学者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这种思想,求同存异也是道教思想中人与人相处的总的原则。也同时是我们现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和世界社会外交的原则。
(2)兼爱相利。道教借鉴了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提出“互帮互助”和“助人为乐”的伦理思想。道教提倡互助互利,关爱穷苦人群,“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反对智者欺负愚者,强者欺负弱者,少者欺负老者,认为这些行为与天心不同,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道教还提倡社会公平、人人平等,主张财物共享,反对少数人占有社会财物,主张共同富裕。“此财物乃天地中和共有,以共养人也,此家但遇得其聚处,比若仓中之鼠,常独足食。此人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少内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趋势.doc
- 浅谈服务型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doc
- 浅谈服装专业课程衔接设计对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作用.doc
-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特点和防范对策.doc
- 浅谈本土建筑师创作思想与方法.doc
- 浅谈朱淑真词中感伤因素.doc
- 浅谈机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doc
-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作要点.doc
- 浅谈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法.doc
- 浅谈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培养新模式.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