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
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然而,这种教育不能孤立完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时,做到“润物细无声”。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课堂互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读中见美,读中生情
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通过“镶嵌”和“彩带”两个词语使学生体会到湖泊和沟谷浑然天成,通过诵读词语“彩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瑰丽,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再通过反复诵读整段话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最后再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把感官的美自然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如引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接龙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生情。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巧妙利用教学语言,巧设矛盾冲突,陶治情感
法国作家巴比塞“宣传最崇高的理想,如若得不到通往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好各种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这些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点拔语、结束语、教师范读等。现以点拨语为例,说说它们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点拨语,特别是激发人物矛盾冲突的点拨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在教授《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以“李时珍在外出采药过程中受到了哪些苦”为主线,让学生汇报交流,学生交流的深刻、挖掘到位,还有些同学意犹未尽,联系实际想象了很多,如果只交流“苦”,对人物的形象突出没有任何意义,这时老师巧设了过渡语:“对这样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用原文中的话齐答:“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老师趁热打铁地问:“这样的千辛万苦,李时珍却觉得是一点苦,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答“以苦为乐”“不怕吃苦”“一心为民”“苦中作乐”“心甘情愿”等。通过这样的导语,找出矛盾冲突,更容易突出人物形象。接着老师出示李时珍图片,设计问题:“面对一代药师李时珍,你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你真伟大,可能我生病,吃的药方中就有您的心血,您为了我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尽了苦头,可您一点怨言都没有,您一心为民,我真感激您!”这一环节,通过“苦”和“不苦”的对比,突出了李时珍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被他的事迹所感染,被他的精神感动,从而陶冶了情操。
三、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有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凶险,羊皮筏子的小、轻,不堪一击,艄公的沉着、冷静、镇静和机敏。这时,让学生把对艄公的心里话写出来,和着激进的音乐,学生文思泉涌,把对艄公想说的话,一股脑地倾诉出来,这样做到了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实现了情感迁移的过程,内化了情感,训练了语言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实际相结合
语文教学要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公民意识、爱国情感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