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尔第歌剧《弄臣》艺术价值探究
威尔第歌剧《弄臣》艺术价值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从这部歌剧的时代性、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及音乐写作的创新性来探究《弄臣》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威尔第;《弄臣》;音乐写作的创新性;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81-02
一、歌剧《弄臣》的概述
(一)作者简介
威尔第G. Vordi(1813-1901)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五十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勤奋不懈的创作,先后写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威尔第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刻画剧中人物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而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二)作品简介
1.历史地位
《弄臣》是威尔第中期三大巨作的第一部,根据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戏剧《国王寻欢》改编。19世纪下半叶,威尔第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认为:“未来的歌剧创作如果不能深刻的挖掘认得内心世界就无法取得成功。” 《弄臣》就是他这部思想的集中体现。《弄臣》是一部三幕歌剧,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最终导致失女之祸。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说过:“《弄臣》乃是显露威尔第真正天才的作品”,同时,这部歌剧也是使威尔第的声誉传扬世界的杰作。
2.艺术价值
歌剧《弄臣》是一部极具艺术性、戏剧性、欣赏性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它较之以前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形式, 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大胆突破, 并且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 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 使歌剧有了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及音乐写作的创新性等很大的艺术价值。
二、歌剧《弄臣》的艺术价值剖析
(一)鲜明的时代性
任何艺术作品都难免被其所处的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歌剧《弄臣》的创作明显的体现出深刻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中叶的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仍然处于风起云涌的阶段,统治阶级日益腐化,社会政局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凡是具有创新、复兴精神的文艺作品都可以被扼杀。而当时的威尔第却被雨果深邃的社会思想所吸引,他钟爱大师笔下的强烈冲突对比和曲折多变的戏剧性。他本人也曾说过:“从戏剧效果而言,《弄臣》是我所作曲的剧本当中最好的一个题材。
(二)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
这部作品是深刻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高度统一,是音乐与戏剧的紧密结合,他与之前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比较,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形式,并且威尔第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选择日常生活而又具有人性化的题材,力图表现人的本质及其感情,深刻描绘人的性格特征,与同时代的歌剧作家们相比,难得有人像他那样,对剧中情节与人物做如此深思熟虑的处理。威尔第歌剧之美在于它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对社会与人性作整体的展现,对人的感染力强烈而深入,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响应。
1.曲式角度
这首作品采用ABA单三部的曲式结构。A段先是公爵上场,他向玛达琳娜唱出甜蜜的求爱曲调。“赞美你爱情女神,我是你的仆人”。(见谱例)整个A段都是在这个主题动机上发展来的。旋律层层递进表达了公爵的热情和渴望,他唱出富有诱惑的曲调。
紧接着音乐进入了B段。玛达琳娜嘲笑他的谎言:“哈哈!你的谎话真妙,用来开这样的玩笑!”一直在门外偷听的吉尔达发出了心碎的叹息:“啊,这谎话我也曾听到!”弄臣不停安慰他的女儿:“安静,你何必流泪不停……”。公爵的旋律反复持续。此段音乐,作者采用复调的手法,同时展示了四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接着弄臣主题曲调有了一个短暂的转调(bD大―bF大),它展现了戏剧情节上的转折,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紧张的戏剧冲突,音乐也由此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三小节后转回到主调bD大调。
再现部A开始后,四重唱的戏剧色彩愈加鲜明:公爵唱腔再现了A段的主题动机――旋律依旧洋溢着对玛达琳娜的赞美与迷恋;女高音则采用连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其间大量交错着十六分休止符。表达了吉尔达绝望和痛苦的心情:“哦,多么痛苦,多么烦恼,我的心啊,快要碎了!”弄臣在低声部的宣叙调风格的旋律则表达了一个父亲强烈的复仇愿望。在这首重唱作品的尾部,女高声部和男低声部出现相同的短促而有力的节奏型,再一次表达了内心的激动,相同的伴奏音型同时点明戏剧化的冲突在此处达到了紧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