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媒介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热媒介析

第4卷第2期2004 年 4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MASS MEDIA VOCA TIONAL TECHN ICAL COLLEGEVol. 4 No.2Apri. 2004冷热媒介析郭光华,胡雪松(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 长沙410081)[摘要]麦克鲁汉关于媒介冷热划分的理论独树一帜,曾经引起各种争论,对不同媒介的所属也 存在诸多异议。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论虽然有些怪异,但也给我们正确理解传播提供了诸多借鉴意义;关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可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在传播效果分析上,冷热媒介的划分也给我们不少启示。[ 关键词 ] 媒介分类 冷媒介热媒介[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5454 (2004) 02 - 0038 -04媒介的分类有多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MarshallMcluhan又译麦克卢汉)将所有的传播媒介分为热媒介(hotmedium)和冷媒介(coldmedium)两 种。这种新奇的划分法,既令人耳目一新,又让人颇难 理解:媒介究竟有何“冷”“热”可言呢?一、关于冷热媒介划分法的理论背景为了较好地理解这种新奇的划分法,我们得从麦 克鲁汉关于媒介的主要理论入手。20世纪60年代,大众传播正走向全面繁荣,新的 视听媒介如电视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麦克鲁汉出版了他的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这部非同凡响的书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麦克鲁汉也声名鹊起,在北美及欧洲风靡一时,不仅学术界、思想界为之一震,就连民间也刮起了麦克鲁汉旋风。美国麦克鲁汉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是对媒介功 能的强调。在我们看来,媒介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播信息,可麦克鲁汉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延伸人类的感官。原来,麦克鲁汉所说的“媒介”内容丰富庞杂,除了我们所提到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外,服饰、房屋、车辆等都是。按他的观点,服装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腿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电子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等等。麦克鲁汉这一观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想一想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比如说电话或广播让你即时能听到远隔重洋的声音,你不就成了神话中的“顺风耳”了吗?电视、图文资料,不仅能让你能看到地球上的影像,甚至连月球上坑坑洼洼的地表也清晰可见,使人比神话中的“千里眼” 还胜一筹。是什么延伸了人的感官呢?答案当然只有二字:媒介。《新闻周刊》1967年3月的一篇文章称“:他的传播理论麦克鲁汉又说: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涉及到了不啻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人类文化提出一种解 释。”《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把他列为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生活》杂志称该书为“电子时代的先知”。麦克鲁汉的理论不仅令人交口称赞,也让人感到媒介的本质。一般认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是讯息存 在的形式,而讯息是信息的内容。照麦克鲁汉的说法,岂不是说形式即内容吗 ? 真是奇谈怪论,令人匪夷所 思。但不少学者认为,这一表面上看似明显不合情理 的论断,实际上是深含哲理的高妙之见。旅美学者居难以思议而多争议。人们将他的理论概括为“三论”。延安在《断裂与继承》一书中说“:这是一个把问题引向这“三论”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先看关于媒介功能的理 论和关于媒介本质的理论。极端、似乎有点哗众取宠的命题。媒介是用以传播讯息的,怎么自己成了讯息呢?这样的质疑是完全可以[ 收稿日期 ] 2004 - 03 - 30[作者简介]郭光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胡雪松,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 传播学院教师。站得住脚的,但麦克鲁汉这个极端的命题比任何人都更鲜明地指出了标准化的电子传播媒介对活生生的、变化着的创造力的统治。”英国学者尼克·史蒂文森从电灯入手来理解这一 命题。他说:每天早上我在办公室里打开的电灯,它不 负载任何讯息,但转换了时空关系。譬如说,电灯能使我在晚上工作得很晚,或早上工作得很早。这影响了我构建自己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方式。当然,电灯 具有更加广阔的用途,在各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工作 场所等,电灯每天24小时照明。根据媒介即人体的延伸这一理论延伸开去,可以 说,每一种媒介都给我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也可以从麦克鲁汉举的例子说明之。“由于飞机加快了运输的速度,它又使铁路塑造的城市、政治和社团的形态趋于瓦解,这个功能与飞机所载的东西是毫无关系的。”麦克鲁汉认为,真正影响人类行为、支配历史进 程、制约社会变迁的,不是通过媒介所传播的讯息,而 是媒介本身。如对印刷文字这一媒介的作用,麦克鲁 汉说,印刷文字可以让人们私下通过读与写来完成与 他人的交流,因而使人们“摆脱部落习惯”,把他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