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

10 短文二篇?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 《答谢中书书》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 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古今异义 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提问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为背景,绿水作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提问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提问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第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重点) 2.概括内容,把握感情。(重难点) 3.品味语言,理解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3.疏通文义,提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如: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目标导学二:概括内容,把握感情 提问1: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第一至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第五至七句):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提问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 明确:“欣然起行”,作者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现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