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鉴别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手鉴别茶

普洱火了几年,得道者众多,然众大师绝非等闲之辈,要么“高”到让我等新手只能望其项背,看到他,她喝出年份,产地,存储等,心里想麦麦洒洒咋个这份厉害!要么“神”到让我等不听白不听,听也白听,飘飘乎不知所以然,喝的时候 ,一个劲的点头 ,完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泡茶的姑娘身上,按理说这些姑娘们的工作环境 见到大师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茶客却发现茶店里的mm只停留在普洱茶营销的表面上并为正真了解普洱,做过试验问许多泡茶的姑娘但很少有人能完整准确的说出古六大茶山的名字,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知道古六大茶山就不懂普洱?但是引出了今天小弟的话题,如何才能获得一些简单实用的普洱茶知识和品饮识别技巧呢?小弟从自身生产学习实践得出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 一、必要的普洱知识了解。目前普洱茶书籍很多,有些知识丰富,内容较全面,如《经典普洱》,《古六大茶山》等。对于喜欢普洱的人来说这类书籍能帮助自己较快的了解普洱茶历史,产地,名山,加工,存储,专业术语等知识。这些知识是硬性的,很难从他人的口头描述或者日常品茶中记住,有个很喜欢普洱的大姐老是记不住古六大茶山的名字,还有分布等,我教了她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也可以试试,打开你的一个手掌稍微曲张,右边第一手指开始代表易武,蛮砖,倚邦,革登,莽枝,刚好代表了分布在勐腊县的五座古茶山,另外一座不属于勐腊当然不能在一个手掌表示,很好理解与莽枝隔江想望的就是攸乐,从曲张的手指还可以看出代表倚邦的中指最高,事实上普洱历史中明末到清末倚邦一直是古六山的中心,也是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这种记忆法让你有趣的记住了古六大茶山,同时你可以以六座古茶山为基点加强普洱茶历史的了解,这样某天你喝到来自这个山头的茶叶你大概也想象得出是哪里的茶,这样不至于闹出--A:这是易武大树茶!B:哇撒,易武茶好喝,勐海味我喜欢!A:这是朋友珍藏的倚邦中小叶古树茶。B:我只喝大叶种普洱茶!等此类笑话! ??????? 二、了解普洱茶制程,产区等。普洱茶也是茶,任何茶叶都是有制程的,了解制程也就是了解了茶叶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能理解品质与制程的关系。普洱茶制程与品质和外型的关系简单的有以下关联: ?????? 1、鲜叶的采摘(外形上影响条索,嫩度,梗等,也是判断春茶还是夏秋茶的参考指标,一般意义上春茶条索饱满肥壮,而夏秋茶则在梗上因雨水温度活跃生长过快而表现为双层,即叶底中梗有明显的直线型凹进去。注意双层也出现于因缺水而生长出的头拨春茶)。鲜叶采摘在叶底的表现还有助于帮助大家区别大树还是台地,通常的大树茶采摘都是一芽两叶或者三叶为主,也有一芽四叶的,但是大树茶采摘的基点是嫩度,就是爬到茶树上去感觉和观察按照嫩的原则采摘,但是台地两手抓法的采摘是有标准的,如很多大厂在收购原料所规定的茶叶等级就是采摘的硬性要求。所以从茶叶的叶底中判断,过于嫩的茶叶,看上去白花花的牙尖的茶,基本是田园茶了,再接着条索过于完整的,统一的也是田园茶一类,而古树茶的叶底很多是不规则的,也就是你可以找到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甚至四叶等更老的,但是它的梗在叶底的表现是嫩的,也有一些山头有特色表现,如易武大树茶的芽与叶的距离很长等。倚邦茶条索细腻,班章茶白毫显露芽头肥美等。 ???? 2、摊凉,摊凉近几年来越发显得重要,更出现了影响普洱后期陈化的因子(前发酵),关于前发酵三醉有斋友写过专业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这里小弟再简单说一下,传统大树茶制作中摊凉时间大多在三个到四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大致安排为下午出去采茶,回来摊凉茶叶,然后喂猪,做饭,吃饭好了洗锅杀青的这个间隔时间,最多也就是早上采的茶叶晚上杀青(10小时内),但是这几年很多地方除了没有台地的古茶山以外都习惯采用了隔夜杀青,隔夜杀青不是人为刻意而是茶叶太多尤其有古树又有台地的茶山,茶农因劳务繁重而无法完成当天采摘茶叶的杀青,所以只能第二天再杀青,也就是客观的延长了摊凉时间,关键是隔夜或者延长摊凉直接导致了茶叶出现前发酵,实在的是有前发酵的茶叶在新茶中更多的表现为滋味柔和的假象,以及弥漫着花果香的香气,在市场很受欢迎,但此类茶后期陈化中会表现为微酸,重泡后苦涩不化等。 ???? 3、杀青,个人觉得杀青是制作普洱茶中最难的,最伤劳力也是影响普洱后期陈化容易产生高温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杀青也是影响山头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杀青因人而异,于是表现出了人为的个性,本人从自己杀青的经验中深知杀青投鲜叶要控制在三分之二锅的面积以下,温度没量过,通俗的讲温度要达到鲜叶入锅吱吱的响,每分钟不少于40次左右的抖翻以防炒糊,摸梗均匀软了才能出锅。杀青在口感中的表现很简单,杀不够--青味重,杀过了--汤水浑,有糊叶,不均匀等。提醒众茶友,我们有时在喝新生茶观察叶底可见部分茶叶有红边红梗等并不是杀青导致,而是采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