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能借助其他物体来设计观察物体振动方案。学会细致观察、积极探索、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声音这一单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所以教师更多地把目标定位于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本课我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主要作了以下几个设计:首先,把材料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很容易观察到物体发声现象的材料,如尺子、橡皮筋、塑料瓶、口哨。另一组材料是不容易观察到物体振动的材料,鼓和音叉。这样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不仅典型性强,结构性也变强了。更有利于学生归纳声音产生的原因。其次,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和习惯态度的养成。如: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声音产生的原理”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声音的种类繁多,并且从表面上看,不同声音产生的情况又很不一样,为了寻找各种声音产生背后的原理,需要全班同学开展合作探究,观察实验中发现现象,通过讨论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课的整体设计是依据学生科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与猜想——实验论证——研讨整理并运用于实践”进行设计的。教学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知识载体和学生可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裁剪和组合。“我听说了,就忘了;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去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科学教育中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这种最接近科学本身实际做法的体验,最容易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性质,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领悟科学的精神。本节课也着重往这一方面作作尝试,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就着抛砖引玉的本意,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