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中的生活性.doc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中的生活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中的生活性

在生活的舞台上,翩跹起舞 ——浅谈《品德与生活》中的生活性   内容摘要: 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性, “回归生活”就是我们课程所追寻的基本理念。思品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让学生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以生活为土壤,让儿童的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品德教育 回归生活 人的品德是根植于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品德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品德教育自然不可能建立在远离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而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往往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上,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品德与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这门课这么描述:课程的性质是“”其基本理念之一是“”。,生活化是《品德与》课程的一个重要特性, “回归生活”是我们课程所追寻的理念教学资源。课程和教材中的人就是他的伙伴和朋友,他们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和探索、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他们在一起交谈他们所关心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儿童不感到有心理距离的,因为它只是将儿童自己的生活内容展现在他们面前,其中有他们可以体会到的苦和乐,有他们曾经经验过的喜悦和烦恼,有他们能够理解的道理和知识,也有他们的期望和追求。的 思品课这么一种现象结合教材中的事例教师大做文章,从明理层层设问到导行步步深入,教师依照课本大力宣扬事理,鼓励学生要如何去做才对“以案说法”,苍白无力,言不由衷。我们知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课上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这就强调了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重要性。我们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现在《品德与》的教育方向:生活——教学——生活我字写得不好,其他小朋友笑话我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课堂假大空的口号,多一点心灵的碰撞;少一些要求,多一份精神的体验……参考资料: 1、2、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4、《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30条》 1 小学品德论文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