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欣赏案例《打字机》教学设计.doc

苏少版小学音乐欣赏案例《打字机》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少版小学音乐欣赏案例《打字机》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音乐欣赏案例《打字机》教学设计 ????  案例背景: 现在是电脑时代了,但是在电脑没有广泛使用之前,打字机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办公用品。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作品为三段体(ABA)结构,采用迅速的快板。A段主旋律不断作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用顿音奏出,灵活轻快。伴奏声部的打字机则随音乐节奏发出急邃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咔嚓”声。B段转化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但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者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代得意神态。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 教学实景: 开场老师利用打字机的音效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景,这里音效导入让学生对打字机的声音有个大概的印象,并通过场景的描绘让学生对打字机有个直接的认识。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为无声的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这里紧密联系音乐的要素——节奏!让学生通过对三首乐曲节奏的分辨,选择合适的音乐。并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乐曲主题的基本音乐形象,为后面乐曲的欣赏做好铺垫。 之后紧紧抓住这段配乐主题不放,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的要素。通过乐句划分、乐句对比、图谱再现、声势感受来赏析乐曲。目的是让学生强化对主题音乐的记忆。之后继续挖掘乐曲中的声音特点,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乐曲中出现的不同声音,选择合适的乐器,学生分工合作,课堂上此起彼伏的乐器声配上乐曲欢快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当时的办公场景。 最后将课堂气氛升华,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真实的感受当时的工作情景。其中穿插的抽纸、休息等表演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五六十年代的办公大楼内,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身心的放松,最后在欢快的乐曲声结束音乐的赏析。之后的拓展,让学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十分有趣的生活节奏,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寻音乐的踪迹,去发现音乐的特点。 案例反思: 欣赏音乐应该以聆听为主,辅助的工具仅仅只能处在次要的地位,不能颠倒。可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弄巧成拙,反而会干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试上时,我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设计了非常形象的图谱,并伴以动画的形式,以为能够让学生轻松的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结果令人很意外,学生被我弄的晕头转向,根本弄不清主题音乐到底出现了几次,答案五花八门,令我哭笑不得。课后听课老师尽管给了我比较好的评价,但我的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大家提出的建议是很客观的,音乐应该以听为主,视觉图像只能作为辅助的工具,不能颠倒听觉和视觉在音乐中的主次关系,学生不可能通过看音乐来了解音乐,而是通过听音乐去深入理解音乐的。调整了思路,我砍掉了很多的视觉环节,加入了更多的聆听任务,以主题音乐为中心展开欣赏,辅以图谱、声势、乐器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记忆,这样的效果远远好于试上,学生的思路也比之前清晰了很多,对乐曲的理解也有了提高。这时教学中的图谱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主题中出现的其他声效,因为把声响变成符号并加以模仿是一种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锻炼,同时也是对音响特征的深入体验。 现代教育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应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了情景表演这个有趣的环节,学生不仅可能跟着音乐愉快的打字,还可以像真正的打字员一样做一些抽纸(纸打满了抽出来)、还可以工作累了需要放松休息,正好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特别合适,不仅节奏慢了,并且音乐变得更诙谐了,所以学生跟着音乐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放松动作,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更能深刻的记下了这段特别的音乐。 整整这节课基本上都是围绕情境开展,紧紧抓住音乐节奏特点不放,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欣赏了音乐,并用自己的感受再次诠释了音乐,这就是学生的收获,也是我们老师的收获。 附教案: 教材分析     《打字机》是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共一分四十三秒,虽短小却诙谐有趣。全曲分为ABA三部分。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例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教学目标  ??? 1、欣赏管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