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doc

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苏少版初中音乐《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1.豫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接触机会较少国家把戏曲文化纳入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爱戏曲”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 2.了解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知道其代表作品和艺术贡献。 3.在参与戏曲程式化动作——跑圆场、走台步、亮相、抬轿、无实物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豫剧的了解及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实践参与活动中,获得学习豫剧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范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身穿花木兰行头服饰演唱)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有备而来,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我表演的是我国的哪种传统戏曲? 生:豫剧。 师: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豫剧。 【设计意图】从音乐入手,让学生从感性层面获得初步印象,拉近师生距离,感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习演唱做好铺垫。 二、走进豫剧: 1. 听一听、品一品:( 了解豫剧知识,品味豫剧唱腔) 师:豫剧又称河南梆子,约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现主要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声腔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男声高亢,女声活泼,擅长表演喜剧。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男声苍凉悲壮,女声委婉缠绵,擅长表演悲剧。 师:有谁知道,我刚才演唱的曲目名称是什么? 生:(答) 师:《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花木兰》的选段。此唱段中花木兰摆事实讲道理,热情赞颂了辛勤劳动支援前方将士的女英雄,对看不起妇女的刘将军进行了善意批评。唱腔为典型的豫东调,旋律常在“re、sol”间进行,既有较强的歌唱性,又符合河南方言的音韵特点。充分表现出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乐观、豪爽和风趣的性格。此唱段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师: 刚才欣赏了老师的演唱,现在我要为大家请出正宗的豫剧演员来上一段原汁原味的演唱。请同学们思考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有相似的地方吗?如果有,你能说出来吗? 交流咬字和方言、唱腔音调和方言腔调的关系 师:豫剧的唱腔和咬字跟河南人说话的腔调确实很像吧!让人感觉河南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唱出豫剧了! 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扮演《花木兰》的演员动作潇洒大方,声音洪亮,非常有气势,仿佛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你们知道扮演花木兰的人是谁吗?(出示常香玉的照片及简介文字(出示香玉的照片及简介文字(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学生,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思考和努力的问题。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在豫剧教学中,做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愿意和同行一起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我思考良久通过不断地试教,我确定了“激趣:”的环节。从而使本课开始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让学生掌握豫剧基本的行腔韵味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体验风格化的表演韵味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少一点填鸭式教学。戏曲教学离不开表演。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简单的手势、步伐,会让他们觉得很新鲜,气氛会变得活跃,等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了,再把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深入,这样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在教学的时候,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只要人人都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过分的追求唱腔和表演的完美,反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戏曲演员,只要能了解各个戏曲的特点,能模仿着唱一些著名选段,我认为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学会欣赏学会演唱学会简单的动作,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有优秀的苗子,可以在课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