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季:相声语言艺术的传承者与革新者
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无疑是其至关重要的艺术内核,是相声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一位优秀的相声演员,还 是一段成功的相声作品,首先都应该在语言上面下功夫,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作为中国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马季先生的相声语言艺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相声前辈大家李德 、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到马季本人,几代杰出的相声艺术家,往往都是语言艺术大师。对相声语言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马季能够比肩前辈、成为相声大师的重要基础。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马季先生的相声语言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继承了相声艺术百年来的优秀传统,还结合新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自身的艺术条件,有所拓展和创新,在相声语言艺术上自成一家,成绩斐然。 一、马季相声语言艺术的渊源 作为一名杰出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相声语言艺术的探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也是渊源有自。 首先,马季先天就具有过人的语言天赋,这是与生俱来的,也决定了他一生和相声艺术结伴。马季生于北京,自幼即对相声艺术产生兴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经常和同学去位于西单商场旁的启明茶社听相声。启明茶社由著名相声艺人常连安开办,汇集了当时京津两地最优秀的一批相声艺人,并培养出众多日后蜚声曲坛的相声名家,被誉为相声界的“黄埔军校”。马季到启明茶社,不只是听相声,还获得了最初的相声启蒙,并在惟妙惟肖的模仿中,体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据马季先生回忆: 记得有一次,母亲让我去买麻酱,回来的路上,我右手高举着麻酱,学着相声名家的叫卖声。我边走边喊,把各种叫卖模仿得惟妙惟肖,招来了很多人观看。当走到一个寺庙的门前,一位老人听着,说了一声,行呀,小子。顿时,我高举的麻酱全部扣在了地上。回到家里挨了一顿臭骂。 [1] 后来由于父亲去世而家道中落,马季被迫辍学,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学徒,但很快又学会了上海话,学方言的速度之快、语音之准,着实惊人。同时,马季先天嗓音条件好,学唱各种戏曲,无论是北方的京剧、评剧,还是南方的越剧,均游刃有余,毫不勉强。日后马季在相声表演方面能说能唱,既擅长贯口、倒口,又精于柳活儿,甚至在侯宝林不在场的情况下,顶替演出侯派名段《戏剧杂谈》,都和他过人的艺术天赋密不可分(这里当然不能否认马季在背后下的苦工和付出的辛劳)。事实上,能够接手侯宝林演出《戏剧杂谈》、且水准不打折扣的仅有马季一人。一些演员不敢触碰,绝非不努力,确实是受到了先天嗓音条件的限制。学叫卖、学方言、学戏曲,均属于“学”的范畴,这还仅仅是相声艺术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之一。但对于尚未进入专业领域的马季而言,对声音、对语言的敏感和熟练使用,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相声演员的良好条件。虽说成功要靠“天才 +汗水”,但对于辛勤的汗水而言,毕竟肯付出,就会有所得,而天才则是可遇而不求的。马季日后在探索相声艺术的道路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这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相声演员的基础,未必能由此成为一代大师。而正是马季的“天才”――过人的艺术天赋和出众的语言能力,加上辛勤的汗水,这才是马季成为相声界的领军人物、成为艺术大师不可或缺的基础。 其次,马季得前辈大家指点,而又转益多师,为他的相声语言艺术风格提供了绝佳的成长环境。新中国成立后,马季回到北京,先读初三,后考入新华书店工作,在多次参加北京市工人业余曲艺汇演、并小有名气后,终于得相声大家慧眼识珠,进入专业曲艺团体――中央广播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这是马季的相声艺术得以登堂入室、实现腾飞最重要的一个契机。当时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名家辈出,高手云集。在相声领域,有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四位前辈大家。按照团里的规定,四位前辈都是马季的老师,而相声大师侯宝林是马季的责任老师。在《相声家谱》中,马季归入侯宝林门下,正是由此。相声艺术发展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逐渐摆脱了撂地演出的痕迹,艺术品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尤其是对于相声语言艺术的苦心经营,更成为广大相声艺人的共识。从相声大师、寿字辈的门长张寿臣开始,相声开始摆脱低俗,逐渐进入艺术的殿堂,相声表演的方方面面也开始实现规范化,特别是语言。张寿臣得到一些文人学者的帮助,努力在相声语言的净化和文学化方面下功夫,并使一些相声作品逐渐趋于成熟并定型,出现了“死纲死口”演出方式,即有了经过艺术加工与提炼的固定台词和成熟完整的演出方式,避免随意化,从而使相声作品有了相对固定的台本 [2]。后又经过马三立、赵佩茹、常宝.、苏文茂等几代艺人的共同努力,提升了相声的艺术品味,也拓展了相声的表现领域。其中,马季的老师侯宝林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由于自身长期存在的低俗化痼疾,不为观众认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侯宝林联合多位相声名家,成立相声改进小组,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