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的20年回顾与分析 汇报人:吴书奇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简称苜蓿,是多年生深根系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被引入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适应性最广泛的优质饲料作物,有”牧草之王”之称。“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苜蓿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优质豆科牧草,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在全面提升奶产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苜蓿还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作用。 一、中国苜蓿发展的四个阶段 (1)平衡稳定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属于小农经营,自种自用阶段,没有形成产业,没有流通商品。从解放初期至此苜蓿种植面积保留在2000~3000万亩左右。 (2)急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现代草业与畜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与深化,中央政策鼓励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加大投入,苜蓿种植面积激增。2001年4300万亩,2002年4800万亩,2003年5700万亩,2004年5800万亩。 (3)低迷徘徊阶段 从2004至2007年,因受土地使用权限,种粮补贴等因素影响,农牧民倾向于粮食生产,苜蓿保留面积骤降,2005年5100万亩,随后徘徊在5600~5700万亩,处于低迷徘徊阶段。 (4)复苏上升阶段 2008年至现在,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苜蓿经营者,奶牛养殖业者意识到苜蓿在奶牛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再加上美国高质量苜蓿进入国内刺激价格提升,2008年苜蓿种植面积增加到6200万亩。(苜蓿粉对反的刍动物适口性好,饲喂价值高,且所含蛋白质多是过瘤胃蛋白可发挥更好的功效。此外钙和钾的含量高,能预防酸中毒,避免再使用缓冲剂。李德发 现代饲料生产) 二、低迷阶段的具体表现 (1)苜蓿种植面积的缩减 2003年全国牧畜保留面积5700万亩,比2000年翻了一番,随后中央强调粮食安全,提出新的粮食直补政策,土地权限等原因,2004年苜蓿保留面积降至5100万亩,山东由20万亩降至4万亩左右,河北沧州由110万亩降至55万亩左右,北京由30万亩降至不足10万亩。 (2)苜蓿草产品总量下降 2005年 全国苜蓿草产品(草捆、草粉、草块、草颗粒)鼎盛时期105万吨。2006年57万吨,降幅46%。其中起伏最大的是草捆生产,2004年35万吨,2005年43万吨,2006年11万吨,如甘肃草产品多年名列前茅由2003年的15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5万吨。 (3)苜蓿龙头企业的减少 2003年苜蓿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内有山东横店、美国西海岸、四川大业、克劳沃、中种、中农草业、绿冠等三十多家知名企业公司,2010年保留下来的不到20家,目前多成为苜蓿产业的骨干。 (4)海外苜蓿产品的进入 2001年以前,我国基本没有美国草产品进口,到2005年我国还出口日韩达7.8万吨,但是2006年出口量下降了47%,且由于国内苜蓿草产品质量低下,一些企业高价从国外购进草产品,仅2008年就从美国进口优质苜蓿1.8万吨,三鹿奶粉事件使2009年激增至10万吨,我国草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苜蓿产业低迷之因分析 地域问题 政策变化的影响 技术装备落后的制约 产业环节带来的限制 盲目发展的后果 苜蓿质量的忽视 (1)地域问题 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矛盾:最佳产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如甘肃种苜蓿大省,苜蓿保留面积51.9万公顷。而消费区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区或郊区,干旱区缺水生产成本高,到消费区输出成本高。 (2)政策变化问题 1999年至2003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的政策,苜蓿的生产出现一度的繁荣。2004年国家更加重视粮食生产,中央政府采取粮食直补,明确土地权限归属,粮价回升,利益驱使农牧民放弃种草改种粮食,苜蓿面积骤减。 (3)技术装备落后的制约 牧草产品的生产必须有先进的收获加工机械,在干草加工制作过程中,先进易操作的捡拾压扁设备和二次加压设备,对于保证草质量,降低加工运输成本至关重要。但我国苜蓿产区经济落后,多采用传统方式,导致苜蓿霉变、发黄,营养价值严重损耗。 (4)产业环节带来的限制 我国的苜蓿生产经历农户---加工企业---中间商---运输---产生经济效益,生产、流通环节多,效益层层盘剥。苜蓿产品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严重挫伤农牧民的苜蓿种植积极性,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平衡。 (5)盲目发展带来的苦果 国家在苜蓿供需信息的缺失,缺少整体规划,一些企业盲目进出苜蓿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