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壳上部的岩土层经受着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七章
地壳上部的岩土层经受着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流水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着原有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并产生不良地质现象。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修建水库诱发地震;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据估计我国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各种灾害总损失的35%。在地质灾害中,崩塌、滑坡、泥石地壳上部的岩土层经受着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流水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着原有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并产生不良地质现象。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修建水库诱发地震;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流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浅表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占一半以上,每年约损失200亿元,而且大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山区和高原地区,这对我国经济建设重点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和开发西部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因此,对于工程地质任务来讲,对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应查明其类型、范围、活动性、影响因素、发生机理、对工程的影响和评价以及为改善场地的地质条件而采取的防治措施。
§7.1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性物质,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具体表现为矿物岩石在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逐渐变化,岩石由整块岩石变成碎块,由坚硬变成疏松,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分解而形成新矿物,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风化作用使岩石产生裂隙,破坏岩石的整体性,影响地基边坡的稳定性。此外,许多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大多是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对风化作用的了解、风化带及其岩石风化程度的确定,对评价工程建筑条件是必要的。
7.1.1 风化作用类型
按风化营力的不同,岩石的风化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岩石裂隙或孔隙水的冻融或盐类结晶所产生的应力等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只使岩石发生崩解,形成岩屑,岩石由坚硬变得疏松 。
温度变化和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冻结是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岩石为不良的导热体,导热率不同,膨胀系数很不均一。所以,当热状态改变时,岩石产生热胀冷缩,内部产生应力,使晶粒间的联结遭到破坏,导致岩石产生裂缝而逐渐破碎。
渗入裂缝中的水在低温时冻结成冰,体增大,产生压力,扩大岩石裂缝,引起岩石崩裂。
2.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其特点是不仅破碎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岩石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化学风化作用由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
(1)水化作用:是水和某种矿物结合,这种作用可使岩石因体积膨胀而招致破坏。
Ca SO4 + 2H2O = Ca SO4 · 2H2O
硬石膏遇水后生成二水石膏,二水石膏在结晶时,体积膨胀。
(2) 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是氧和水的联合作用,对氧化亚铁、硫化物、碳酸盐类矿物表现比较突出。
FeS2 + 7O2 + H2O = FeSO4 + H2SO4
黄铁矿在风化过程中会析出游离的硫酸,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能溶蚀岩石中某些矿物,形成一些洞穴和斑点,致使岩石破坏。
(3)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的成分起化学作用形成新的化合物。
4K(AlSi3O8)+2 CO2 + 4H2O = Al 4(Si4O10)(OH)8 + 8SiO2 + 2K2CO3
(正长石) (高岭土)
正长石经水解后,形成高岭土、石英和碳酸钾,碳酸钾被水溶解带走,剩下的是疏松的高岭土和石英混在一起。
(4)溶解作用:自然界的水能直接溶解岩石使岩石破坏。最容易溶解的是卤化盐类(岩盐、钾盐),其次是硫酸盐(石膏、硬石膏),再次是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
Ca CO3 + CO2+ H2O = Ca(HCO3)2
碳酸钙变成重碳酸钙后,被水溶解带走,结果石灰岩便形成溶洞。
在石灰岩地区经常有溶洞、溶沟等岩溶现象,就是这种溶解作用造成的。此外,当水的温度增高以及压力增大时,水的溶解作用就会比较活跃。
3.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所起的破坏作用成为生物风化作用。它对岩石的破坏有物理作用(例如植物的根在岩石裂缝中生长,像楔子一样劈裂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测量培训课程.pptx
-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填写参考模板2024年.docx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练习.pptx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 2018.doc
- 做好客舱清洁前准备课件讲解.pptx
- 铁道信号论文-信号机维护与故障处理.doc
- ISO13485质量手册+全套程序文件.docx VIP
- 汽车机械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高频300题).pdf
- 多维视角下梧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剖析与发展路径探索.docx
- 江南事业编招聘考试题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总-综合应用能力(2010-202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