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黄龙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
地质科学2012年4月CHINESE JOURNAL 0F GEOLOGY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 黄龙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徐锦龙 洪天求 贾志海 王伟 罗雷(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摘 要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包括介壳灰岩、砾 屑灰岩、瘤块状灰岩、砂屑灰岩和正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沉积类型,以及冲刷沟槽、瘤块状构 造、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结 合风暴沉积标志组合,在江油马角坝地区2个剖面的黄龙组下部各识别出4层风暴层,并划分 出5套风暴沉积组合。组合I以冲刷沟槽、介壳滞留层、粗砾滞留层、块状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泥灰岩层和生物富集层为待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以上强风暴作用的开阔台地环境。 组合Ⅱ以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为特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之上受 重力流影响的局限台地环境。组合Ⅲ以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粒序层理、块状层理为特征,沉 积于浪基面以上持续风暴流作用的开阔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组合Ⅳ由冲刷沟槽、正粒序层理 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产出于组合Ⅲ之上,表明该组合在前一期风暴未完全结束时 又遭到后一期风暴的侵袭,接受浪基面之上的浅滩沉积。组合V由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和泥 岩层组成,沉积于晴天浪基面以上缺少物源的极浅水开阔台地环境。以上5种组合风暴岩都 发育于台地中上部,与一般的斜坡风暴岩有明显的差别,均属于近源极浅水风暴岩。风暴岩的研究对地层对比、古气候、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风暴沉积沉积构造 黄龙组 马角坝地区 川西北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2)02—422—18风暴沉积是由风暴作用影响海底沉积物而引发的一种特殊的事件沉积,主要发生在 近滨和陆棚环境。风暴沉积作为事件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重要的地层学和古 气候标志,同时风暴沉积还可引发碳酸盐台地渗流溶解和喀斯特作用、潮坪自云石化作 用和提高碳酸盐岩储集性能,因此风暴沉积备受关注。在地质历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风暴沉积多见于寒武纪(金振奎等,1995)、奥陶纪 (刘鹏举等,2004)、石炭纪(钱峥等,1996;黄文明等,2011)、二叠纪(阳伟等,2009)、三 叠纪(王文彬,1990)和全新世(杨宝国等,1997)。国外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 究,并建立了完整的风暴沉积模式(Kreisa and Bambach,1982;Aigner,1985)。wilson (1975)曾对美国佛里亚西部帕拉多克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灰岩中的风暴层序和风暴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川东地区晚二叠世隐伏生物礁的识别及其对油气储集的控制研究》(编 号:20lOcB434809)资助。 徐锦龙,男,1985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E—mail:xujinlon90909@126.com 洪天求,男,1953年11月生,教授,古生物学与地质学专业。本文通讯作者。E—mail:hongtianqiu@sina.com2011—08一16收稿,2011—10—26改回。万方数据2期 侩锦龙等:Jl{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黄龙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 423积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国内关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报道主要来自于下 扬子地区南京东郊的威宁期地层(邱金荣等,1989)、巢湖南部地区的黄龙组(安徽省地 质矿产局,1987)、华北豫西地区的太原组(刘光华,1987;吴贤涛等,1987)。川西北江 油马角坝地区曾报道有风暴沉积记录①,但未对该套风暴岩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以野 外和实验室研究为基础,对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中的风暴沉积特征进 行探讨。1研究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北段(图1)(刘树根等,2009;何登发等,2011), 石炭纪处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半封闭海湾环境,发育一套以局限一半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 相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覃建雄等,1996)。石炭系自下而上分为:下统总长沟组、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下段(以核形石的消失作 为c/P界线),各组之间均以平行不整合接触。总长沟组下段为灰、灰白、紫红色薄一厚 层泥质灰岩夹紫红色泥岩、致密灰岩及鲡状赤铁矿;上段为灰、灰白、紫灰色中一厚层灰 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其顶部为浅红色中层白云岩。黄龙组为灰白色厚层一块状致 密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及鲕状灰岩为主,中、下部夹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和泥 岩。船山组下段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和核形石灰岩。风暴沉积发育在黄 龙组下部的碳酸盐岩中,厚约20 m,岩性主要是灰白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