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缩减版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个)
(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五)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非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手段,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六)制度教育学(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为优先目标。
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主要原因。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进行制度分析。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显性制度,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
(一)生产力
①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政治经济制度
①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文化
①影响着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
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
③对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科技
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
影响教育的对象。
渗透到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
(五)人口
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地域分布不平衡:分别影响教育规模,质量和结构。
3.课程理论及其流派(3个)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课程中心理论)
【1】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巴格莱
【2】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以及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3】流派:①巴格莱的要素主义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课程设置的原则应当首先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课程应当提供给学生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而最有效能和效率的就是学科课程。
其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组织。
②赫钦斯的永恒主义
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名著课程与教材的优越性。
(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2】主张: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
【3】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pdf VIP
- 《插花与花艺设计》课件——项目四 礼仪插花.pptx VIP
- 《通信数据分析与实战》课件——第六章 Kafka 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pptx VIP
- GA∕T 1424-2017 法庭科学合成纤维物证检验 红外光谱法.pdf
- 大数据平台与编程第9章 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pptx VIP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docx VIP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379)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精练试题解析.docx VIP
- 2025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pdf VIP
- 销售人员必备的素质.ppt
- 2025年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