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于形 瑰丽于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朴拙于形 瑰丽于相   安徽发现的青铜器,楚系铜器占据重要位置。同属楚系文化的楚国与蔡国都曾在此度过他们的峥嵘岁月。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大墓发现的铜器群,是20世纪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于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1957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当之无愧为安徽的重器,亦是楚国青铜器的重器;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在安徽的发现,要属蔡侯墓铜器群,它是研究春秋晚期历史、青?~器工艺以及楚、吴、蔡三国关系史等方面的重要材料。楚蔡都曾定都寿县,蔡国又长期依附于楚,楚蔡两国青铜器有着时代的延续与文化的相似。安徽博物院所藏楚器与蔡器分别是处在鼎盛时期的春秋末年的蔡国之器与处在没落时期的战国晚期的楚国之器。一个是长期屈居他国之下在夹缝中生存而身兼蔡、楚、中原、吴文化因素的蔡人之器;一个是特立独行,以蛮夷自称,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楚人之器。他们的身上有交集也有特性,更折射出铸造雕刻着的深深的历史、民族和文化的印记。   一、李三孤堆楚国大墓的发现及馆藏铜器概况   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墓主人等级最高的楚国贵族墓葬,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楚系墓葬里尚属首例。该墓1933年和1938年两次被盗掘,其形制不可完全复原。根据李景聃《调查报告》与邓拓一《李品仙盗掘楚王墓亲历记》所载墓葬封土大小、墓葬规格、出土器物组合、数量以及收缴的青铜器所铸铭文,多数学者推测李三孤堆楚墓的墓主人为战国晚期的楚幽王。   据不完全统计,此墓出土文物总计4000余件,现存我院的青铜器共691件,大多是第一次盗掘后遗留下来的。青铜器的形制基本包罗了楚文化晚期的所有形态,尤以各式各样的鼎著名。楚幽王墓青铜器风格有对西周以来中原及楚系青铜器的继承,也有在新的条件下进行的改革与创新,铜器简朴、雄壮、敦厚、威严,反映了楚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与楚王奢侈豪华的生活。   二、李三孤堆楚国大墓铜器考略   1.东周第一圆鼎――铸客大鼎(图一)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为东周时期第一大圆鼎。鼎的形制为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足呈蹄状。鼎的上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饰模印变体鸟兽几何纹,蹄足根部以高浮雕手法表现兽首图样。兽面纹是青铜器的主要纹饰,以商代最为盛行,常作为主题图案饰于器身的主要位置,兽面造型常为巨目大口有獠牙,具有狞厉之美。东周后期,兽面纹失其权威,多缩小而降低于附庸地位(如鼎簋等之足)。此鼎足根部的云纹兽面表情祥和敦厚,说明战国末期社会的意识形态进入了一个理性主义新时期,统治者不能再以原始的、非理性的狞厉神秘来统治和控制人心了。此鼎不仅以雄伟著称,而且鼎的耳、足是以分铸焊接工艺制成的,代表了当时先进的铸铜工艺水平,对研究我国战国晚期大型铜器的分铸技术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大鼎前足膝部与左腹下外壁均刻有“安邦”二字。口部平沿处有阴刻的十二字铭文“铸客为集…侣…”。李三孤堆楚墓中与铸客大鼎同出的许多青铜器都有“铸客”二字铭文,依惯例以“铸客”命器物名,又因该鼎在众多楚器中最为雄伟磅礴,特冠以“大”字,“铸客大鼎”之名由此而来。铭文“铸客”即为冶师,是从国外请来的铸铜工匠,而非本国的铸铜师。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身份相对比较自由。   此鼎气势雄伟,端重古朴,当为王权的象征,亦是楚国礼治安邦的重要礼器。三代领导人在视察安徽博物院时见到此鼎,均甚是赞赏。毛主席还曾风趣地说:“这么大一口鼎,可以煮一头牛了。”2014年12月13日,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铸客大鼎还作为国家公祭鼎的原型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立。   2.楚王爱细腰――铸客升鼎(图二)   束腰平底鼎自铭“升鼎”。此鼎口沿竖一对外侈方耳,圆口,平沿外折,圆腹束腰,足根作兽首状,腹部饰羽纹。四只身材矫健呈“s”形的小兽从器腹攀援至器沿处,探首张口,仿佛觊觎着鼎中正在烹煮的美食。平底从足部到耳部外缘的线条流畅优美,弧度优雅舒展。铜鼎口沿处有9个字的铭文“铸客为王后少府为之”。根据铭文,此鼎当为幽王为其王后所做之器,存于少府。“少府”属于王的私府,汉沿置,掌管官中服御之物、衣服、宝货、珍膳等等。   此鼎中腰内收,腰部一圈浮起的宽带并加一条凸箍,犹如一条带子将中腰束紧。束腰平底鼎颇可使人联想到以细腰为美的楚俗。楚以细腰为美,楚灵王所好尤甚,不仅女子,且更以男子细腰为美,细腰不仅施于人,还施于官殿,如楚有“细腰官”,当然也可施之于器物,升鼎为束腰便是楚人风俗尚好在器物形态上的表现。升鼎仅见于楚系铜鼎,在中原地区及其他地区未见到过,是楚人独树一帜的创造。鼎有附饰,也表现了楚敢于突破周文化传统的气派。本来,在器物腹部附上华丽的装饰,是春秋以来各地的时代风尚,但在其他地区仅见于鉴、壶、?镜绕鳎?在具有庄严、皇权象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