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马相伯对《马氏文通》的影响
摘 要: 《马氏文通》是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是中国现代语法学甚至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关于《马氏文通》的作者是谁一直存在争议,有不少学者认为是马相伯而非马建忠编著了《马氏文通》,本文将对马相伯在《马氏文通》编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马相伯 《马氏文通》 ?Z言学
马相伯(1840―1939),江苏镇江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语言学家,他一生的思想与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是政治史、文化史和教育史等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其在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对中国第一部文法书的面世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深谙西学,奠基《文通》语法
马相伯出生在一个皈依基督教的信徒世家,出生后不久便受洗礼,教名若瑟,所以马相伯又号“若石”,所以很早就接触了天主教的经典著作,后求学于天主教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圣依纳爵公学,即后来的“徐汇公学”,在“徐汇公学”学习两年拉丁文,专门研究拉丁古典文学,成绩为“特优”。从小有拉丁文法的熏陶,求学过程中能得到系统的西学教育,再加上马相伯自身对于西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在同时代人中,马相伯的西学素养是比较高的,时人把他和通晓西学的严复、辜鸿铭、伍廷芳并称为“严马辜伍”。在少年时代就掌握了法文、拉丁文、英文、意文、希腊文,一生更是掌握中、法、拉丁、英、意、希腊、日、朝鲜八国语言。不仅如此,马相伯学以致用,在求学期间即完成拉丁文巨著《中国文化教程》,收入《三字经》、《千字文》等各类字书,是早期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范本。因未有翻译全本权威《圣经》的授权,所以只挑选了最重要的《四福音书》加以翻译,以讲解经文的方式让中国信徒全面了解《圣经》内容。
因为对西方语言的精通和对语言的追求,马相伯对西方语言语法有了深入的研究。马相伯认为语言文字是每一个民族借以表达精神和理想的工具,不能不格外重视,如他说:“一国之语言,一国之心志所藉以交通也。一国之文字,一国之理想所藉以征验也。故观国者,每即其文字以觇之,未有文字浮浅委琐,陈腐狭陋,而理想不愧于文明者。”马相伯对语言之重视如斯,所以不仅自己苦心研习拉丁语法,而且在拉丁文法教学普遍衰落之时依然在震旦学院和后来的复旦公学教授拉丁文法,为教学之用,独著《拉丁文通》。
《马氏文通》中的文法套用拉丁语法,并且虽然《拉丁文通》出版于《马氏文通》之后,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马氏文通?后序》称:“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探讨画革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拉丁之文词而属比之。”《马氏文通》编写过程中,借镜拉丁文法的理论和构架,在词类分类上基本是套用拉丁文法,然后用中国四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国语》、《战国策》等古典的散文做材料,是古汉语语法体系完整。由此可见,在《拉丁文通》还未成书之际,《马氏文通》中关于拉丁文法的借鉴势必受到马相伯的影响,关于拉丁文法的借鉴,也一定是马相伯和署名作者马建忠“切磋琢磨“的重要主题。
二、以西驭中,启蒙修辞意识
马相伯虽然学术主攻方面是西学,尤其是西方语言学、语法学,但是马相伯同样拥有深厚的国学基础。读过私塾,在学习天主教经典著作的同时学习儒家经典,十二岁时便已读毕“五经”,所以后来研习西学语言时一直坚持中西兼容,并一生致力于融会中西,把西学知识和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并寻找中、西学融合的恰当的切入点。如他在翻译西学书籍时,反对用从日语中借来的语汇,认为这既有碍于对西文词汇的正确理解,又有害于民族精神,所以总是试图从中国古典文学里寻找和西方中相对应的词汇和概念。
《马氏文通》不仅是视作中国语法学的开山之作,也被视为中国修辞学的萌芽之作,因为它通篇不仅“常常要涉及修辞”,而且往往以修辞为旨归:“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而马相伯国学中最出色的恰恰就是修辞学,他作为修辞学教育家,在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教育和研究中有启蒙和发轫之功。马相伯的著述中很少用到“修辞”二字,在《马相伯集》中,只有《北京法国文术研究会开幕词》一文中出现一次,《致知浅说》中出现两次。然而,马相伯却在修辞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而且对于修辞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自己在谈到“为文之道”时曾经说过:“凡文家所重为文之道,曰:文须明白透彻,文须清真雅驯,文须精确了当,文须简要畅达,文须天机活泼,文须庄重矜严,文须适如其事,文须层出不穷,文须抑扬顿挫,音节相宜。总此九须,益以三要:一要义理透发,推陈出新,非从事致知格物不可;二要层次分明,先后相属,非谙练原言原名不可;三要文字妥贴,风雅宜人,非多读大家著作不可。”可见马相伯对于“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