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   谢晋的经典影片之一《舞台姐妹》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经典台词――“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这部影片剧本的执笔者王林谷,是我们上影的一位老同志,1946年,他27岁时就进入地下党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任制片主任、艺委会秘书,参与了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剧本的创作。建国后,历任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天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副厂长等职。我却很少听到人家叫他“主任”(厂长),大多数人都亲热地叫他“老王”,他也乐意大家叫他“老王”。   虽然我于1963年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天马电影制片厂工作,但我与老王在“文革”前与“文革”中的十余年中从未有过接触。“文革”前,我们不仅在两个不同的部门工作,而且在辈分、资历、职务上,都有很大差距,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近他,也从未想到要去接近他。“文革”中,他被打翻在地,一直关在“牛棚”,我也经历了“烙饼”般的翻来覆去,更没有机会和必要接触。与老王相识是在“文革”后,他出任了上影文学部的副主任,我刚被正式调入文学部当编辑,由于多种原因,难被任何人善待,更难说看好,纯属“小三子”,日子很不好过。一次,老王要去四川开拓稿源,需带两个助手,一个选中了巴金先生的女婿祝鸿生,那是理所当然的,巴老是四川人,祝鸿生去会有好多关系可以便于开展工作。另一个,老王却选了我,那是让我至今都不能理解的。以后熟了,我也没有问过他为什么。此行,让上影在四川的组稿中打开了局面,以后几年,祝鸿生和我,在四川为上影组成了不少好剧本,扶植成了不少中青年作者。我心中十分明白,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功在老王,而且他还有恩于我。在我做出成绩后,他却没有在任何场合标榜过自己曾是我的“伯乐”。以后,老王升任文学部主任、文学副厂长,当上了局级干部(海燕、天马两厂合并成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属局级事业单位),但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原来的那个老王。有一次我去三角街老民居他的住处讨论剧本,不巧撞见他正在痰盂上大解,彼此都很尴尬。此时我才知道,他家至此都还未有卫生设备,与当时的上海底层市民过着一样的生活。   老王离休前,再次入川,带我去重庆开拓稿源。在此行中我才知道,他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贫困人家,11岁起就到上海工厂、商行当学徒、练习生。抗战爆发后,他随商行西迁重庆,开始业余创作,发表了不少鼓励抗日斗志的散文和小说,加入了中国艺术剧社,开始从艺。他在重庆度过了八年,这段时间奠定了他的人生之路,是他一生所难忘的。我们在重庆组稿的间隙中,他带我去看他当时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常会呆视良久。我们住在党校的招待所里,傍晚散步时,他常会向我谈些上影老人们的事,说到曾两度主演过他所编剧本《乌鸦与麻雀》和《舞台姐妹》的上官云珠的一生时,感叹万分。我提议他退下来后可为上官云珠写部传记,他却愿意为我提供素材,让我来写。结果达成了一起合作、由我执笔的约定,于是就有了《上官云珠生死录》这本书,也算我协助他完成了一个心愿。   他离休后,我常去看他。后来,我当了文学部的领导,仍常去看他,没少吃过师母汪老师烧的可口的上海家常菜。在老王的心目中,我还仍然是以前的“大陆”。我们一起谈人生、谈创作,无话不说,我消除了他的一丝寂寞,也从他那儿得到了不少教益。我感到,老王的内心深处还是想自己搞剧本创作的,可他解放后一直从事的是创作上的行政工作,一直在为他人“作嫁衣”,除了《舞台姐妹》外,只写过《神龛记》《一条河的故事》《有一家旅馆》《时代的声音》等几个剧本,我不知是否有始有?K地都成了电影?1981年,他根据于伶的原著改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七月流火》,总算拍成了电影。在一次我们文学部的聚餐会上,老王的老友谢晋,三杯酒一下肚,话开始多了起来。他指着老王说:你真可惜了!假如你不当官的话,完全可以再多写几个好剧本的……让老王很尴尬,好像他就想当官似的。幸好老局长张骏祥出来说了句公正话:谢晋你胡说什么?!林谷同志做行政工作,是服从组织的安排!这工作总要有懂行的人去做的嘛!老王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一笑了之。但他心中明白:谢晋是在为他这个老友可惜,并无他意。老局长是感同身受,有感而发,他自己不也处在同样的情况下?   老朋友还是老朋友,老王离休后,谢晋立即邀请他合作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的创作,拍成电视剧后,却至今都未能公映,可见,谢晋也不是万能的。其间,我根据于本正厂长的指示,曾邀他写过周璇的传记电影剧本。这个剧本由他来写是有不少优势的,然而,他仍然十分认真,不但采访了不少人,而且还在于厂长的帮助下,通过北京的电影资料馆,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报刊上登载的有关周璇的文章全部复印了一份,足足有四百多篇。他写出的《周璇悲歌》上下集电影剧本,是我所看到的有关周璇的作品中把周璇写得最真实的一部。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拍成。对此,老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