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 文献综述
运动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文献综述);前言;目录;1 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简介
中国一般人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为120~160 g/L, 女性为110~150 g/L。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性的红细胞数目 4×1012 L-1,血红蛋白 120 g/L; 女性为红细胞数目 3.5×1012 L-1, 血红蛋白 105 g/L。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剧烈运动而引起的贫血现象。由于血红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 如果以绝对值来作为运动性贫血的判断标准, 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来描述这一现象, 并把“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定义为“由运动引起的机体血红蛋白下降10%以上的现象”将会更确切一些[1]。
运动性低血红蛋白不但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成绩, 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 有必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2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2.1.1 溶血发生的原因
2.1.1.1 红细胞膜过氧化作用加剧;
2.1.1.2 红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2.1.1.3 血液酸化;
2.1.1.4 血浆渗透改变[2]。
;2.2 运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2.2.1 运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蛋白质因素
在连续大负荷训练中, 当糖代谢释放的能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 蛋白质分解代谢随之增强。如在长时间剧烈运动中, 肝脏尿素的生成量可增加4~ 5 倍, 提示蛋白质消耗量增加。因此有学者认为,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时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若摄入蛋白质不足时, 一段时间后便会引起贫血。有实验证实, 在3周时间内, 运动员的运动量无明显改变, 但营养供给量减少,则出现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说明营养因素对血红蛋白含量有直接影响。有学者报道, 运动员每千克体重每日供给蛋白质低于1 .5 g , 就会出现运动性贫血;如在2 g 以上(动物性蛋白质占25 %以上)即可预防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贫血。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建造和修补组织的负担较大, 更容易发生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下降, 致使运动性贫血发生。
;;;3 运动性贫血的预防措施;;3.2 强力营养剂(或手段)的研究和使用。; 3.3 科学合理练习方法; 3.4 适宜的中医药防治; 4 结语;参考文献;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