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渐开线齿轮传动某些传统观点的不同看法.doc

对渐开线齿轮传动某些传统观点的不同看法.doc

  1.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渐开线齿轮传动某些传统观点的不同看法

对渐开线齿轮传动 某些传统观点的不同看法 周万峰 子虚乌有出版社 主 要 内 容 本书都是关于齿轮方面的学术文章,共35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变位齿轮能减小机构尺寸问题,公法线长度计算的表述问题,跨齿数计算公式合理性问题,公法线长度合理性的问题,公法线长度合理性的判定以及齿轮传动的某些基本概念问题等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变位齿轮能减小机构尺寸的问题,本书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文章提出的不论是学术问题还是学风问题都值得琢磨,耐人寻味。 七 律 困 惑 2007年10月 龙蛇笔走二十年,撰写诤文多少篇! 本为教材除弊论,孰知编审讲悬言。 呕心沥血昼宵苦,废寝忘餐日月艰。 学术当今风不正,是非寄望众人谈。 五言古绝 无 奈 2005年5月 满纸是非言,一肚窝憋气! 不知原委者,孰解其中意? 卜算子 自 述 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韵 2012年4月 岁月不饶人,眼看八旬到。 已是行将就木年,耳目心仍俏。 俏不为峥嵘,只把心得报。 欲与专家论短长,不恤他人笑。 我是怎样写起科技论文来的?(代序) 本来我没有写科技论文的念头,我认为科技论文可不是那么好写的。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使我写起科技论文来了:1984年7月的一天,一位同事的桌子上放本北京出版的科技杂志;我随便翻了一下,看到有篇关于变位齿轮跨齿数计算公式的文章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但读后觉得文章的有些说法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将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点(量具卡脚与齿廓的切点)说成“应在分度圆上”;在高度变为齿轮中给出Z=19(=-0.15)和Z=20(=-0.3)这样的例子等等。因为基本概念不正确,所以文章的结论肯定是有问题的。于是我对文章中不妥的说法、做法一一进行评论,然后寄给了这家杂志。这就是我有生以来写的第一篇科技论文。 然而文章寄出一年后杳无音信。写信问及此事也不回音。后来给杂志的领导写信这才回信称“稿件丢失了,表示歉意”。并说“觉得文章很重要,还复印了两份”云云。既然丢失了,就该及时告知作者,以便补救。既然还复印了两份,那么连同原稿就是三份了,难道三份都丢失了?其实“丢失”是借口,不登才是实情。因为文章登出来会使该杂志很尴尬的。于是我有生以来写的第一篇科技论文就这样夭折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对教材上关于“变位齿轮机构尺寸的减小是由于所致”的说法就产生了怀疑。当年也曾研究了一番,但因工作忙没能继续下去。一晃十数年过去了。我想:今天研究、探讨一下,如果那种说法确实有问题的话,何不写成文章进行争鸣呢?于是我于1985年5月写出了《论正传动齿轮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一文。由于文章与教材上的观点大相径庭,故该文从1985年5月投稿始,至2003年11月最后一次投稿止,历时18年,投稿整整十家杂志,(有些杂志还不止投过一次),哪家杂志也没推倒文章的论点,但哪家杂志也不承认文章是正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该文后面附录的《实事求是说来易,真要做时何其难——谈一篇科技论文稿的遭遇》等三篇文章。看了它们您就一切都清楚了。 此外还写了关于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应如何正确计算,应如何正确表述,应如何判断其合理性和跨齿数计算公式的正误、优劣以及齿轮传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应如何正确理解等文章。它们只有少数几篇发表了,绝大多数未能发表。其实,发表了的也不见得是好文章;未能发表的也不见得不是好文章。由于种种原因,有好多好文章不能发表。特别是对传统观点提出异议的文章往往是难以发表的。为何会这样呢?请看“附录(5)” 我认为我的这些文章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笔者年事已高,如不趁有生之年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章集之成册,公之于众的话,那么用不了多少年,笔者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写出的这些文章就会付之一炬的。这实在太可惜了。集之成册的目的有二:第一、这些文章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既然有学术价值,就该叫它发挥效用,不然写它何用?再者就是文章有争议。但这争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争议。比如有的审稿人连齿轮的某些基本概念尚不清楚,能不有争议吗?有些审稿人也明知文章是有理有据的,但文章是对教材上的观点提出异议的,他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怕麻烦等等,因而就在“审稿意见”里,写上几句“言不由衷,语不尽意,无关痛痒,似是而非”的话退稿了事。这就是文章不能发表的两个真正的原因和争议的由来。所以我将文章公之于众,是非曲直由大家评判。第二、通过这些文章和文章后面附录的杂文,让学术界的领导和知名学者以及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今天有些科技期刊和它们的审稿人在学术上是如何不负责任的;他们是如何不能面对事实、面对真理实事求是的;他们是如何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把棘手的学术问题当成足球,你踢过来,他踢过去的;他们是如何“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扼杀新观点的;有些审稿人的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