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沂孙词中“月”的意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沂孙词中“月”的意象   摘 要: “月”的意象作为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历来被中国文人所偏好,也在发展传承中凝结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中,“月”也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通过对王沂孙传世词作中提及“月”的意象的作品进行梳理,从“故国破碎神州疮痍的悲怆与眷恋”、“今昔悲欢流光抛人的沉痛与无奈”和“乡关不再羁旅飘零的窘迫与凄苦”三个方面来分解词人作品中“月”的意象的审美内涵,以“月”的意象为视角来透视王沂孙的创作心态,进而以期窥见“月”的意象在以王沂孙为代表词人的宋元之?H这一整个特殊历史阶段里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王沂孙 “月”的意象 咏物词   在中国重视“感物言志”及“体物写志”的诗赋传统之下,咏物在文人作品里成为一个重要题材的渊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毛诗?大序》里就将诗歌之创作推源于‘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以为‘情动’是诗之源起,而《礼记?乐记》里也有‘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叙述,可以得见在中国诗论中,从一开始就将‘物’与‘心’之相感看作诗歌创作中的主要质素。”①在这样的审美生态环境里,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承载人们丰富的情感,原本也就具有促使其发生的一种根本基础,“月”即是其中的一样。   “月”的意象作为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自从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历来为文人们所偏爱,到了词文化繁盛的宋代,“月”的意象在吸收了诗歌中咏物之风气并最终脱离“诗化”而真正达到“词化”的宋代咏物词里也是屡屡出现。其中南宋末期词人中特别以咏物词著称的王沂孙,他的词虽然传世不多,今所见者仅《花外集》一卷,收词五十一首,即使加上《绝妙好词》及《阳春白雪》诸书辑录之所得,一共也只六十五阙而已,但就在这可见不多的作品中提及到“月”的意象的,竟有二十八首之多,这实在是一个可观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得见,“月”的意象在王沂孙的词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给我们论述王沂孙词作中“月”的意象提供了值得探讨的可能性与可研究的价值。   “‘月’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断蓄积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美好、或凄清、或高洁、或柔媚,凝聚了他们对于艺术美的种种追求。”②但在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遗民词人王沂孙的笔下,屡屡出现的“月”的意象作为一类极具典型意义的意象是有比前代更为深层的审美意蕴的。“月”的意象与他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国破家亡的社会背景下,“月”的意象成为其人生悲剧和心灵悲音的一个见证者。细读他的作品,“月落”、“月碎”、“淡月”、“月底”以及与“月”相关的“素蟾”、“金镜”、“瑛盘”等等,无一不伴随着王沂孙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本文试图梳理王沂孙词中提及“月”的意象的二十八首词作,分析其具有的审美基本内涵特征,以“月”的意象为视角来透视王沂孙的创作心态,进而以期窥见“月”的意象在宋元之际这一整个特殊历史阶段里的审美意蕴。   一、故国破碎神州疮痍的悲怆与眷恋   南宋亡国,元朝兴建,对南宋的文人雅士们而言,面临的不只是亡国的悲哀,更是“夷夏大防”时被迫亡天下的惨痛,王沂孙在历史幻变的波涛下成为在乱世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大批南宋文人中的一员。尽管他曾一度出仕在元朝为官,但既有其不得已之“孤怀”、“凄怨”,也于不久之后又辞官“归故山”③。在他的作品中,一直以极度痛苦的灵魂审视满目疮痍的故国神州,以饱含血泪的纸笔抒写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因而河山破碎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怆与眷恋便成为他创作中的首要主题,这一主题也突出体现在“月”的意象中。   不同于经历了战火硝烟却还有南宋半壁江山可以依附,因而尚有尽情抒写的心灵力量的其他南宋遗民,亡国的悲愤到了王沂孙的笔下,已然洗去了愤,只留下了不尽悲痛与愁苦,此时“月”的意象便正好承载了这种悲咏和哀愁。其作品《花犯?苔梅》、《梅妩?新月》、《水龙吟?海棠》、《水龙吟?白莲》、《齐天乐?蝉》、《一萼红?石屋探梅》、《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三姝媚?樱桃》、《庆功春?水仙花》、《法曲献仙音》、《望梅》、《金盏子》、《更漏子》、《锦堂春?中秋》、《眉妩?新月》和《三姝媚?樱桃》里具有的“月”的意象就在陪衬着这个主题。   《花犯?苔梅》中“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在苍寒凉夜之中,“半蟾挂晓”的月光映照下的正是词人一片“每饭不忘君国”④的哀思。《水龙吟?白莲》里“罗袜初停,玉??还解,早凌波去。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在“旧凄凉”无人可诉,即使“埋名削迹”也不能解其悲苦的境遇之下,词人想到的是“重到月底”来纾解自己的君国之思⑤。《庆宫春?水仙花》中“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在这首满含凄寒之韵、烟昏月冷的词句里,词人借水仙花写自己的悲怨之怀,“咸阳”里的“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