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二十二个方案》
赵汀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目录
前言
1.本体论的困难及其出路.1
2.新概念本体论:转向观念界.12
3.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32
4.哲学的元性质.51
5.一个或所有问题.68
6.胡塞尔:意识本质的结构.87
7.维特根斯坦式的“现象学还原”.100
8.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对Can-be的批判.113
9.知道与相信.127
10.未来哲学发展的形式.131
11.老子本文的一个解释问题.137
12.从语言分析到正名分析. 147
13.不含规范的伦理学.161
14.无立场的伦理分析.178
15.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193
16.伦理学不是伦理.206
17.展望美学的新转向.214
18.维特根斯坦美学:划界问题.228
19.美学只是一种手法.236
20.艺术批评的语句分析.248
21.批评的限度.254
22.哲学和文学的颠倒.258
附录
哲学将可能变成什么?
——赵汀阳答问录.264
前言
这本论文集选收了22篇论文。
我一直以一种“解题”的心理对待哲学,总想比较和设想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显
然,这些论文中表达的方案有一些发展为著作,有一些还没有继续讨论,也有一些已经放
弃。不过,我不打算说,那些被放弃的方案就一定不如继续坚持的方案,有时候放弃一个
方案是因为兴趣变化了。确实也有人告诉我他觉得我过去的某些想法更恰当(其实就是比
较传统一些),但我觉得很难在绝对的意义上说什么是恰当的。
有人批评我在讨论问题时很少引用别人的言论,总的来说我的作品里引言不多是个事实,
不过有些经典研究的论文的引言就不能算很少,例如讨论维特根斯坦、胡塞尔的论文。其
实引言多不多完全要看需要,要看处理的是什么问题。我开始研究哲学时,所能思考的问
题都是别人的问题,当然要服从别人的思路和思想背景,后来有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尤
其是对流行哲学进行整体的背叛而后提出的问题,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候,我面对的
所要处理的不再是文献,而是新开拓出来的思想空间,里面是“荒芜的”,是一些还不能
确定的可能性,到底能够搞成什么样,我自己也是不清楚的,只能依靠想象力(类似数学
的想象力)和逻辑去探索。如果这个时候我乱引用传统的文献,恐怕不对症,而且还有虎
皮大旗的味道。
另外,在有些论文里,我用了一些现代逻辑的或者自编的类似现代逻辑的符号表达,现在
回过头看看,觉得不是很有必要,有的甚至多余,想想当时多半是有些逻辑崇拜。我现在
倒觉得,除非是关于逻辑的问题和特定需要的情况,其他哲学问题还是用自然语言讨论更
合适,甚至更准确,因为思想本来就是以自然语言想出来的。逻辑还是不能充分表达思想
本身的全部性质。这也算是一种转变。
在1990年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独立的思想,即使有一些创见,也是规模很小的、局部的。
当时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那时我没有想到要反对
这些精深的哲学,最大的野心也只不过是想发展它们。记得在写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几篇论
文时,曾经向逻辑学家王浩请教若干问题,王浩先生虽然认为我的一些解释有独到见识并
且有道理,但他相信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我关于维特根斯坦的所谓
“can-be”结构的解释显然加进了我自己的想法,由此多粉饰了维特根斯坦.尽管当时我试
图论证我是很忠实于维特根斯坦的,但很快就真的背叛了维特根斯坦,我发现我能够有完全
不同的想法。其实在家90年代初,自己的想法仍然有些模糊,但已经打算背叛通常意义上
的哲学了。尽管现在我有了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想法,但在情感上对那些经典问题仍然很有
兴趣。据说莱布尼兹有两套完全不同的想法,但又都同样能够自圆其说,维特根斯坦也能
够,听起来有些奇怪,做起来就不奇怪了,我想大概也能够这样“精神分裂”地思考,别
说能够按照我很感兴趣的维特根斯坦的思路去想问题,就是按照我不感兴趣的黑格尔思路
去想问题也是可以的。其实这里并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只要“无情无义”地去思考就是
了。思想需要无情无义,做人需要有情,决不能颠倒。李河在《哲学研究》上曾经说我这
种无情无义的思考是“思想谋杀”,就很有趣。
这种“无情无义”的思考习惯后来可能暗示我自己提“无立场 ”的思想方式。有些人对
这个想法有些误解,我只是说哲学思维应该是无立场的,但决不是说我们在思考任何事情
时都应该无立场,另外,无立场也决不是一种变相的立场,而只是一种技术。这里需要一
点说明。通常的哲学认为,科学的真理是客观的(这种说法基本上说得通,因为不管科学
真理多少主观的成分,但毕竟不由趣味来判断),而人文观念则是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