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与诉说-阿兰德波顿.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文学,古籍,报告,分析

目 录 我的作品在中国 导读 引言 一 早年 二 最初的约会 三 家谱 四 厨房传记 五 回忆 六 隐私 七 另一个人眼里的世界 八 男人和女人 九 心理学 十 寻找结局 十一 后来 译后记 亲吻与诉说 〔英〕阿兰·德波顿 著 刘云波 译 * 关于书名的译法 ,需要作如下说明 :kiss and tell作为一条俗语 ,有 “背弃诺言、泄漏秘 密”之意 ,但此处显然也有字面的 “亲吻与诉 说”之意。考虑到本书的题材 ,编者还是决定 以 “亲吻与诉说”作为书名。 我的作品在中国 ——新版文集总序  阿兰·德波顿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首度中国之行。抵达北京 时是2004年5月的一个清晨 ,我的几位中国编辑亲 自前往机场迎接 ,随身带着我所有作品的中文版。 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 ,我的编辑向我解释 ,对于 将我的作品引进中国市场她真是既充满期待又有些 担心。她说 ,要想让中国读者接受一个全新的欧洲 作家的作品真的很难 ,除非是那些教你如何取得商 业成功或是如何操作电脑软件的书。不过 ,我的中 国编辑也充满信心。因为中国读书界 自有一群严肃 的读者 ,他们渴望读到内容深刻、发人深省的优秀 作品。结果 ,我的中国之行就演变成一连串的图书 推广活动 :接受采访、在媒体上露面以及在书店里 朗读和签售。虽说大家事先都有过各式各样的疑 虑 ,不过好消息还是接踵而至 :我的作品确实在中 国卖出去了。 《拥抱逝水年华》——一本描写以晦 涩著称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书竟然卖了两万册 ! 写书的人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人搞不懂为什么 他的大著地球人没有人手一册 ;另一种人则不敢相 信 自己的好运 :竟然有人肯巴巴地花钱买他的书而 且认真读过。我属于后一个阵营 ,所以对于我的书 竟然能在中国赢得这么多读者 ,我深怀感激。我有 个网站 ( ),我每天都能 看到中国读者的留言 ,他们想跟我交流几句 ,想表 达他们对我作品的喜爱。写作是桩难上加难的营 生 ,可是拥有这么热心的中国读者 ,感觉确实容易 了很多。 返观我已经出版的几本书 ,我有时仍不免有些 犯嘀咕 :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作家——究竟是什么将 这些只言片语连缀到一起 ,成为一本完整的书。从 一开始写作 ,我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明确知 道我想成为哪一类作家之前我只知道我不可能成为 哪一类作家。我知道我不是诗人 ,我也知道我不是 个真正的小说家 (我讲不来故事 ,我 “发明”不了 人物 )。而且我知道我也做不来学者 ,因为我不想 墨守那一整套学术规范。 后来 ,我终于发现了自觉正好适合 自己的定 位 :随笔作家。据我个人的理解 ,所谓随笔作家 , 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各种重大主题 ,又能以如 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如 果一位随笔作家来写一本有关爱的书 ,他也许会对 爱的历史和心理稍作探究 ,不过他最终必须得用一 种个人化的调子来写 ,使读者读起来就像跟朋友娓 娓谈心。这种朋友般的阅读感受对我而言非常重 要 :我希望我的书读起来就像跟朋友谈心 ,不想拿 大学问的帽子来充门面、唬人。 初习写作 ,我还认识到我喜欢写得尽可能简单 朴素。这当然也挺冒险的 ,因为虽说你是刻意写得 朴素 ,可难免也会冒乏味和幼稚之讥。不过我在 自 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 ,要想附庸风雅、假充聪明实 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 ,你只需故作高深 ,让人 弄不懂你就成。如果有本书我看不懂 ,也许就意味 着作者比我更聪明——这是我们作为读者都未能免 俗的一种普遍的受虐欲心理。我则宁肯抵挡住这种 诱惑 ,用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来写作 ,因为我讨论的 主题本身就是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恋爱、旅行、 身份焦虑、美与丑以及分离与死亡的经验等等。 除了要写让人看得懂的书之外 ,我还立志要写 在某些方面能对人有所助益的书。有一种观念认为 好书就不该 (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