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子动理论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动理论教学案例

情境与思维的碰撞 ——《分子动理论》教学案例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 何元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经历建立分子动理论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从而提出假说建立理论,并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奥妙的好奇心。 3.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思想 ◆教学大屏幕播放“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稍停,让学生观察、感受。 (注:上一节学习物质的结构时,学生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定让学生尽意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要打断学生;而是认真地听,并适时把学生提出的关于分子的一些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一般能提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甚至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但往往想不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用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植物嫩茎(或叶)上晶莹“欲滴”的小水滴。(画面特漂亮、醒目,有视觉冲击力,学生发出一片赞美声。)(停顿) 板书学生的猜想(要点): 2.实践检验 教师:关于分子,大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猜想,咱们逐一研究。先研究分子的运动。刚才同学们提出: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那么,其他物体的分子也是运动的吗?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列举出大量生活实例。如闻到花香、酒精气味,糖在水中溶化演示实验:一个大型的密封玻璃缸(可用方形鱼缸改制),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一侧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事先在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充气后用胶带纸封口),另一侧是空气。先让学生观察缸内两侧的颜色,指出红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气体。抽去中间的玻璃,让学生观察扩散现象。 大屏幕播放固体扩散的音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因为该实验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扩散现象,所以只能放录像,录像中有实验的真实情景、有扩散后的实物照片、有实验过程的旁白解说)。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模拟动画,并伴随画外音:大量实验和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观看动画,想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然后大屏幕投出总结性文字: (停顿) 学生每人一份活动卡: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自主讨论的空间。 实验完毕,全班集中汇报交流,学生简介实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视情况点拨、表扬或鼓励。 点评:本环节用大量实验、事例或音像资料等,来检验或说明“猜想”。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头脑中自主建构、“生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意识到,猜想和假说必须接受大量实践的检验,方能形成科学“理论”。 3.归纳总结 教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 教师:把同学们所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分子动理论。 大屏幕投出文字: (停顿) (停顿) 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视情况点拨、提炼。然后用大屏幕投出: (停顿,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教师: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分子的研究,凡是不能直接观察或再现的事物,都可以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如:大陆板块的漂移、宇宙的起源、原子的组成等等。建议同学们经常看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探索·发现》栏目(每晚21:25播出),其中有很多关于科学和考古发现的探索过程,注意体会这种研究方法。 请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学生读完教材后,组织学生玩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3个大组,分别扮演固态分子、液态分子和气态分子,每组选一位同学作解说员。 学生先分组讨论准备然后上台表演和解说。 以下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实验)你能让一枚硬币浮在水面上吗?试一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2.(方法)在《现代汉语词典》(或“金山词霸”)中查“假说”一词,了解:怎样提出假说?通过什么方法使“假说”成为“理论”? 3.(信息)登录互联网“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分子”“物质微观结构”等,了解更多与分子有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筛选整理后与同学交流。 1 想象 推理 实践检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