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水成因

1、丹霞地貌景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地貌特点 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解析丹霞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 2、丹霞地貌: 含义: 特点: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成因: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a、在低洼盆地中形成了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水平砂砾岩层。b、红色水平砂砾岩形成后,盆地随周围地区一起整体抬升,不再有其他堆积物覆盖。c、在湿热气候下,岩体经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种种地形奇观。 分布: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著名的丹霞地貌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湖南的武陵源,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僧帽山和双塔山、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甘肃的麦积山、四川的青城山、重庆的四面山、乐山凌云山等。   相对说来,泛大陆时期的冈瓦纳古陆形成较早,据文云朝(1993)的介绍,西非高原有大片的晚前寒武纪红层分布,澳大利亚也存在大片的元古代后期的老红层,均发育了典型的丹霞[视频]地貌。因此,从形成时代来看,红层开始发育的时间应前推至前寒武纪晚期。而稍晚的北美—俄罗斯联合古陆上(主要在北欧、格陵兰岛到北美洲[视频]东北部)则在加里东运动期间就已在山前拗陷和山间盆地中堆积了陆相“老红层”(老红砂岩,Old Red Sandstone)。例如阿巴拉契亚地槽太康运动(O3)第二幕之后,褶皱隆起带(地背斜)以西与劳伦古陆之间的拗陷中,沉积了很厚的陆相红色页岩、砂岩和砾岩等碎屑岩。到了晚志留世,红层堆积向内陆扩展,美国中北部的几个盆地中均广泛发育了红层和蒸发岩(Alling Briggs, 1961)。晚古生代,在北美—俄罗斯古陆的大部分地区和冈瓦纳古陆的北部,都曾有红层和蒸发岩发育。中国只在成陆较早的塔里木地台及边缘的泥盆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发现红色陆相粗碎屑堆积(王鸿祯、刘本培,1980)。   由此可见,越老的联合古陆,成陆早,面积大,红层堆积时代较早;年青的大陆则红层堆积时代较晚。 4、以张家界为例分析砂岩景观的成因。 一、砂岩 砂岩:粒径为2-0.0625(0.05) 毫米的砂占全部碎屑50%的碎屑岩。 碎屑岩是沉积岩的一种。 沉积岩类型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其次为长石。 填充物包括化学胶结物和杂基。胶结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是硅质和碳酸盐质。硅质胶结物一般为次生加大的石英,较少见的为玉髓和蛋白石。碳酸盐质胶结物中以方解石较常见,白云石和菱铁矿少见。一般情况下,在较古老的砂岩中,硅质胶结物较普遍,而中生代及以后的砂岩中,常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杂基也称基质或粉砂杂基,是指小于0.0315毫米的细粉砂级的石英和长石碎屑和粘土矿物。 二、砂岩的形成 先成岩石的风化 砂的搬运 河流、波浪、风 悬移、跃移、推移 砂的堆积 成岩作用 三、砂岩的基本特性 层理: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结构构造等的变化、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形成的成层性,称为层理。 斜层理:层内的微细层理与主层面斜交,称斜层理。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替,称斜交层理。 四、砂岩景观 形成原因:构造抬升 流水侵蚀 重力崩塌 风化作用 景观特征 悬崖陡壁(嶂石岩)。 方山台寨(丹霞地貌,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