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人求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人求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教人求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陶行知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吴东芳 【摘要】作文对一个学生以后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对其人格精神的确定,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其智力与情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求真意识,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这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人文精神 求真 作文与做人 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人文”一词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即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他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还提出了培养“长久的现代人”这一极具前瞻性的目标。新语文课标对学生写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作文开放教学,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当今的课改强调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他终生的教育改革实践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基本精神: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要使中学作文教学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情感、有节操、有理想、有自信、有品位的“人”站立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只有把“人”的地位确定了,作文教学的新路才能够走出来。作文对一个学生以后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对其人格精神的确定,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其智力与情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求真意识,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这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 一、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社会生活,真心开引写作源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丰富多彩,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他的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作文就是过于含情脉脉,缺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浩然正气”。他们应当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城市贫困的下岗职工而潸然泪下,为金融危机下众多工厂倒闭而忧心忡忡,为当今社会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民族信仰危机而奔走相告。一个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他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这些事关民族进程和社会进步的大事上。总之,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是为文的要义,失去了这些,文字就多了几分脂粉气,少了几分动人心魄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的理解就是: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来培养。应该说,先生本身就是有救国抱负、有大丈夫气慨、有科学精神、有创造力的“大写的人”,而造就出千千万万这样的“真人”。 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折射着世态百相。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例如“三鹿奶粉”一事,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学生讨论很热烈,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放眼生活阅读,开引写作源流。 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学思结合,真正积累写作素材 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前人的经验之谈何其多,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广闻博记才能感受语文本色。诵读古典诗词,关注当代名著。这既是课标加强语文积累的要求,也是高考大纲的要求,更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唐诗宋词里,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等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连的。学习古典名著和《论语》《孟子》等文化经典,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会不断地提升,树立学生的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意识。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在他的著作《我的教育苦旅》说到:“《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我们应阅读儒家著作,汲取民族文化营养,培养美德,健全人格,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进而建设书香校园。建议学生自己订阅高品味的报刊杂志:如《青年博览》、《读者》、《意林》、《南风窗》等来拓宽阅读视野。况且新课标中“课外自读名著及其他读物”就有要求学生高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真正的“读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